在孩子所学的国际课程方面,这些家长能清晰梳理备考科目的知识点,为孩子收罗海量免费学习资源;
标化考试方面,这些家长对托福、雅思、SAT、ACT等考情如数家珍;
背景提升方面,他们能精准辨别各类国际竞赛、夏校、科研项目、公益活动在申请大学时的含金量;
海外院校方面,除世界大学排名、各国录取差异、各校学费、生活费之外,他们对不同城市的“安全指数”以及名校周边治安环境了如指掌。
一些家长轻车熟路到大学官网为孩子找项目,妥妥甩掉留学机构“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回首今年一月份牛津放榜,北京斩获26枚offer。其中北师大实验7枚,人大附中5枚、十一学校4枚、北大附中2枚、北京二中2枚......随后,剑桥放榜,北京22枚offer中,其中5所公立国际部包揽12枚。而美国名校“早申”放榜,斩获哈佛、耶鲁等名校,“霸占”榜单的仍是公立国际部和少数几所国际学校。此刻最大的赢家显然不是“顺义妈妈”。
郭嘉去年加入了美国洛杉矶和加拿大温哥华的多个华人家庭升学群。这些家长圈同样上演着和北京如出一辙的补课、冲分、鸡娃、内卷,对“洋高考”冲名校的执念丝毫不逊色于此刻她的身边。
▲图源:网络
1.国际教育圈暑假狂卷的根源是什么?
“相比国内中高考,国际教育、本科留学的申请逻辑、准备材料都非常复杂。”曾担任北京知名国际学校校长的严俊博士认为,公立国际部和国际高中的孩子虽然按照中国的高中体制完成三年学习,但高三开始申请海外院校,实际上学生只有两个暑假,这导致暑假“狂卷”现象在所难免。
严俊说,国际高中的孩子面临最大的压力是升学,比如当一个孩子上到高二,托福却只有40多分,他暑假必须“卷”起来冲托福。再比如孩子如果现在九、十年级,暑假会把部分精力放在标化成绩提升以及“背景提升”活动上,毕竟成绩出来越早。申请材料越能提前准备,孩子到高三申请季就会相对轻松,有望拿到更好的录取结果。因此,家长督促孩子提前进行英语学习、准备材料等都可以理解。
国际教育升学指导专家邓宁认为,公立国际部学生和国际学校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自中产、高知家庭居多,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较强。“有的孩子一个暑假一口气参加两三个夏校,这完全没必要”!邓宁认为,暑假对于孩子是一个自我探索的时间段。除了课程学习,也可以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个人兴趣,无论科研、夏校、活动、实习,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领域,适当拓展。不必拘泥于形式,量力而行。
2.家长该不该逼自己成为国际教育行家?
邓宁认为,家长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找资源进而增强孩子实力,在大学申请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可以理解。但家长毕竟不是专业人士,专业人士的作用不可替代。升学需要资源加持,但不代表资源越多越好,越高大上越好。还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作为背景补充。留学不是单一赛道,不可能像“海淀妈妈”研究中高考一样,大家模式相同,目标一致。而在留学赛道上,更多取决于孩子的长板,因此家长选择资源时,不必趋同他人。家长愿意了解留学信息本身是好事,但需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
严俊认为,术业有专攻。家长不等同于专业人士。尤其升学规划是个系统化工程,规划环环相扣,需要对国际课程、标化考试、留学申请等非常精通。如果没有长时间在一线工作,很难获得一手信息和经验。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家长可以在网上调用各种信息,但从专业角度看,很多“二手信息”并不准确,往往碎片化,甚至以讹传讹。家长认为自己掌握的信息越多对孩子升学越有帮助,但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甚至可以取代老师和升学指导,正所谓“永远不要用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但反过来,家长如果什么都不了解,认为一切都能用钱搞定,完全交给学校和机构,试错风险极大,不可取。
3.能将留学冲击名校看作“洋高考”吗?
严俊认为,家长不该把留学视为“洋高考”。毕竟国内高考的逻辑非常简单:分数够就可以。但国外本科申请的底层逻辑和准备材料跟高考截然不同,尤其美国本科,不确定性极高。没有任何一项成绩能保证学生进入梦校,英国也不会像中国高考确定性那么强。“洋高考”思维纯属误区!
作者 | 多多
图片 | 网络
升学焦虑无解?如果您在家庭教育决策的路上纠结、徘徊,欢迎加入我们。8月28日,“顶思会家长俱乐部”即将成立,助力家庭在优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