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从114名学生到8000人影响力名校,十年“教育奇迹”悄然发生!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4-05-31 | 232 次浏览 | 分享到:


“穿越千年的时光长河,宁波港见证了繁华与沧桑……”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一幅宁波千年画卷徐徐打开。这是宁波鄞州赫德实验学校的中学生们做的以“港创未来”为主题的PBL课程成果。学生们创作歌曲,自导自演自拍英文MV。站在舞台上,学生们意气风发分享着自己的成果,胸有成竹,侃侃而谈,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赫德学校在宁波启航,十年时间,在中国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连开五所学校,在校生突破8000名。在规模发展的同时,学校也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01 从114个孩子到8000人,国际化教育先行者的速度与激情


走进宁波鄞州区赫德实验学校(以下简称“宁波赫德”)的办公楼,在入门处可以看到原校址”海曙校区”的微缩模型。2014年,宁波赫德学校正是从这里起步,创校第一年,学校只有15间教室,114位学生。


“迎难而上,先把学校做起来。”义格教育集团董事长、赫德/赫贤学校创始人孙涛带着坚定的教育理想,毅然决然把家从北京搬到宁波。当时,宁波国际教育是一片蓝海。在孙涛看来,“与其说赫德选择了宁波,不如说宁波选择了赫德”。


宁波文脉深厚,人杰地灵,涌现出王守仁、黄宗羲、邵逸夫等文化名家、商业巨子。截至2023年11月,宁波籍两院院士数量为全国之冠。浓厚的教育氛围、开放包容的地域文化,让宁波有了发展国际化教育的天然土壤。


201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宁波市核心城区鄞州区,成为幼、小、初、高一体化的国际化学校。经过十年发展,宁波赫德已有两千多名师生,在校生人数、办学质量均稳居宁波国际化学校“第一梯队”。


义格集团以宁波校区为起点,2016年进军上海,2017年在北京生根,2018年落地青岛,2021年落子南京(使用新品牌“赫贤学校”)。各校区起步即创新,因地制宜,迅猛发展,如今五所赫德/赫贤学校已经拥有近万名师生。


用宁波赫德学校创校外方校长,(上海)包玉刚双语学校创校校长Warren Johnston(庄华伦)的话说,“赫德用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


但在孙涛和义格管理团队的眼中,学校之所以走到今天的规模,核心竞争力并非所谓的“扩张”能力,而是赫德赫贤在创办过程中,用心凝聚了一大批充满情怀和专业精神的中外教育家们,诚如孙涛所言:“人才是义格最宝贵的财富,由这些教育家们引领骨干教师团队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不断迭代和创新,让赫德/赫贤具备了强大的生长力。”


2014年创校初期,赫德便邀请庄华伦作为宁波赫德创校校长,引入高水平外教团队,同时提供基于国家课标的中方课程和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从以应试为导向的教与学中解放出来,爱上学习,并拥有快乐和丰富多彩的童年。


但很快,孙涛发现,简单的“拼盘式”教育并不是赫德办学的初衷,如何去培养真正的“国际化的中国人”,需要有足够广度和深度的中文课程体系,以及国际领先的教学策略。


02 “全课程”,塑造国际化的“中国芯”


2016年,“全课程”创始人、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创校校长李振村加入义格,担任中方总督学。自此,全课程在义格各校区全面开花。


全课程不仅是一套成熟的项目式学习体系,更是一套理念系统,一种教育方法论,它倡导的“全脑,全身,全息,全时空”学习方式,为赫德学校赋予了课程变革的底层动力。


全课程以国家课程为基础,立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三个领域,设计了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学生们踏进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有“我是小学生啦”“交朋友”项目课程,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幼小衔接。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陆续接触“海洋课程”“家族课程”“英雄的旅程”“上下五千年”等成熟的跨学科项目学习,老师们也有完善的资源脚手架,为学生提供丰满、灵动、深邃的课程生活。


全课程对国际化教育的意义不止于重塑教育生活,它更让赫德学生拥有了澎湃的中国文化动力。


把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课程,各地学校都在讲授的“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课堂如此生动鲜活。


在宁波赫德,老师们在国家课程基础上,以全课程理念搭建了一套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孩子们从学前班接触汉字的魅力,埋下中华文脉的种子;小学中段读《山海经》《世说新语》,在有趣的小古文故事里积累、蜕变;随着功底逐渐深厚,他们会在老师的引领下读《史记》等名篇,走向传统文化的星辰大海。








▲宁波赫德的孩子们在中国文化周中演绎《山海经》《史记》和《世说新语》

在上海赫贤,传统文化是具体可感、灵动鲜活的符号。孩子们在唐诗里穿越四季,用最美的汉语,讲述着充满情感的四季万物;在“此间明月”课程中把故乡的月亮种在自己的心上。在赫贤,传统文化也是“千古风流人物“中的君子之风,是魏晋名士的旷达和洒脱,是六百年的故宫和婉约秀丽的江南。传统文化在“节气桌”上跳跃,在饮茶、古琴课程中飘荡,也在长安和敦煌文化展中深藏。这些文化印记,成了学生们生命连接的起点——他们从传统文化启程,结识诗人、书画名家,也认识了当代手工艺人,连接起无数学科知识,进而连接起整个世界。





上海赫贤敦煌主题中国文化周,涵盖跨学科项目学习、大师课堂、戏剧展演、学生集会等多种形式

在北京赫德,传统文化是一场场文化的旅程。课堂上,学生们读孔子、王维、苏轼、李白、杜甫,品味他们的经典作品,感受每个人的生命际遇。教室外,他们走向曲阜,与孔子对话。学校邀请知名文化学者进入课堂,带学生从孔子讲到苏格拉底,触摸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





▲北京赫德的孩子们去曲阜游学,展开了一场与孔子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青岛赫德,传统文化是舞台上的一幕幕大剧。学生们竞演《假如大唐有朋友圈》,要吃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的作品内涵;排练《三国演义》要自编剧本,基于对名著的理解演绎其中的人物;呈现《西游记》,要从孙悟空观照自身的成长……






▲青岛赫德孩子们演绎的《三国演义》及李白

在南京赫贤,传统文化符号是项目学习、探索世界的起点。在2023年的徽州游学项目中,学生们由文房四宝启程,踏上了一场打破学科、时空界限的课程之旅。他们将系统学习的知识转化成具身体验,又用具身学习完善认知系统。博物馆、工厂、松树与竹林,都成了课程资源。而这场旅途的终点,是全学科、全方位、全时空的真实学习。





▲南京赫贤四年级的孩子们去徽州进行了以文房四宝为主题的文化研学

全课程让赫德学校“根植中国文化,培养明辨笃行的全球英才”的教育愿景变得更加具象和落地。正如李振村所说:“我们就是在用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用创新的课程和跨学科的学习,为孩子注入中国优秀的文化基因。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未来中国化就是国际化,中国灵魂就是世界灵魂,中国眼光就是世界眼光。”


孙涛说,想要在国际化学校学好中文和深刻理解中国文化,赫德一定是首屈一指的选择。创校以来,赫德始终致力于培养“国际化的中国人”,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文教育。“当年,许多国际学校的师资、课程体系都尽可能多用外教和海归老师,淡化中文元素,甚至语文数学老师也必须精通英文,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我们理想中的国际教育,永远要扎牢于中国文化认同的根系。”


03 教育的舞台上,人在中央


宁波赫德中学部戏剧老师方媛,给自己的定位是“校园戏剧守护者”。她还记得入职宁波赫德时的情形:“那天是儿童节,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玩耍、跳舞,家长们远远陪着,眼中含笑,我当时就认定,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2015年入职前,方媛婉拒了多封名企、学校的offer,果断地选择宁波赫德,后来,她成立了中学部“辰光剧团”,成了孩子们最爱的“小花老师”。


支撑小花老师成长的,是宁波赫德专业的戏剧教育团队,老师们开设戏剧基础知识表演课、建立剧团、做戏剧融合课程、排演音乐剧……这些年来,宁波赫德每年都有纯英文音乐剧、年度大戏、戏剧节轮番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