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今年,北上广中产家庭“破产三件套”的话题霸占热搜,“孩子读国际学校”正是其中之一。“藤校毕业生考县城公务员”“哈佛学霸深圳当社工”“海归送外卖”等段子无论真实性与否,当下都足够在“顺义妈妈” “海淀妈妈”以及上海“国际教育圈贵妇”们的内心发生作用。当她们不断权衡教育的投入产出比,对“全人教育”“六边形战士”“牛剑藤哈耶普斯麻”的执念日渐松动。见风转舵,寻找“平替”成了当务之急。中考、普高、高考、双轨制、华侨生联考、陆本、港八大、中外合作办学......在“骑墙派”家庭看来,“平替”真香!
刘林老师曾在北京三所国际学校从事招生工作,当年不少生源主动放弃二环内史家、景山或“六小强”入读她所在的国际学校,8年级直升本校四年制国际高中,进入IB、AP或A-Level课程,提前笃定地与中考分道扬镳。如今的家长却似乎变得“既要又要”。“退学潮”“转学潮”席卷每个学段。刘林说:“小学四五年级,初二之前,都是生源最动荡的时期,家长抢在这些时间段让孩子回归公立学校,一心冲中考”。
“我们学校主打的是中西融合、双语氛围,个性化成长,全方位人生规划……其他国际学校也在做这些,可能学费还比我们便宜,地理位置又恰好离我们不远。”从业多年的刘林如今无法辨别究竟是她所在区域的国际学校“产能过剩”导致过于内卷,还是“办学同质化导致的特色缺失”;又或者国际学校越来越不是教育的“刚需”。她更想不明白,那些昔日里豪车出入学校的富裕家庭,到底是想开了,还是返贫了?公立中小学、普高、中高考,回老家上学......每个选项都随时可能成为国际学校们的“平替”。
“‘骑墙派’家长或许只是问题的表象而已,也不必将一切归罪于行业的现状”。易霞仔校长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家长对国际学校无法百分百信任,“你没有做到完全不可替代”!
第一,当前的国际形势、经济形势、行业形势客观存在。
第二。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未必真的放心。
第三,学校可能给不了孩子成长真正需要的。
而公立学校由政策保障,能保证教育的统一规范。如果一所K12国际学校的小、初、高办学质量不均衡,就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被家长抛弃。
易霞仔坦言,反观国际学校自身,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到底要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学校未来往哪个方向走”?校长、投资人、集团各方需要达成高度一致。如果一所学校太过寄希望于招到“优质生源”,通过短期升学结果提升学校知名度,只能说明其办学依旧浮于表面,诸多问题迟早会暴发。如何落实育人目标,让每一步都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解决学生当下的痛点?面对这些当务之急,学校需要一步步做好管理,培养好师资,规划好课程,实现稳健的学业发展趋势,形成良好的教育循环链,这样可以有效留住生源,同时突破来自中考的冲击,若是真正优质的教育,无法找“平替”,也无法被“平替”。
(文中张倩、张峰,刘林为化名)
互动
你如何看待国际学校的招生难题,如何解决生源问题?
作者 | 多多
图源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