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至今,随着政策红线和大范围资本市场环境的低迷,国际教育行业似乎有些“生不逢时”,资本注入普遍的消极,以及行业内频出的暴雷事件,不少人认为国际教育行业进入了“寒冬期”。关于如何在寒冬呵护尚在萌芽期的幼苗,让其能够在风雪过后维持生机,成了国际教育行业目前亟待找寻答案的问题。
文 | Mina
编 | Luna
自2018年中期以来,全行业的资本市场愈发“寒冷”:随着金融市场去杠杆以来及实体经济持续不景气的长期影响,一级股权市场的募投进入下行区间,整个市场低迷的状态真实的反映在投融资数据上。
根据多鲸教育研究院整理的市场公开数据,上半年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数量已连续三年下跌,截止2019年6月30日,上半年教育行业一级市场投融资数量达到160起(不含并购和上市),同比下降38.5%,为近四年新低。
2019年顶思发布的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发展报告中也指出:“2019年的国际学校市场继续受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巨大影响,部分投资人和教育集团放缓了扩张的步伐,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纯走资本快速扩张从而上市的路线已经被锁死。”
那些靠融资短期快速扩张资本的想法困难重重。再加上教育领域培训机构的频频暴雷、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无疑使资本出手变得更加谨慎。
有人说资本没有钱了;有人说资本有钱,只是不出手了。深秋入冬,如何平稳的度过冬眠期,顺利渡活到下一个春天,是国际教育市场上大家争相讨论的焦点。
在今年GES2019未来教育大会上,新东方、好未来以及多名教育发展战略相关经理人,分享了他们对于“过冬”的想法和建议。
“冬眠”or “严寒”?
对于寒冬是否真正的到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兼企业发展与战略规划部总经理柴明一表示,目前未必是真正的寒冬:
经济发展都有周期,目前恰恰是经济发展放缓之时,我们应借助经济发展的周期调整经营步伐,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作为产业投资人,去找寻真正可以有效协同、与自身发展战略真正契合的合作伙伴。
作为教育行业双巨头的另外一方,好未来教育集团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曹伟则认为寒冬感觉明显。目前项目融资难度变大,资本出售越发理性。前几年行业投资太过红火,需要冷静沉淀,要把估值和泡沫之间的拉锯再消化一段时间。利用“冬眠期”,优胜劣汰。
作为专门从事资本投资的微影资本,其创始合伙人唐肖明表示,教育资本市场在经过泡沫期后必然会大浪淘沙。对于那些早期融入资本,估值已架高但后期又无新技术迭代,变现能力没有证实的企业会是一个困难;这类公司前期支出较大,花钱过猛,资金使用效率低。对于维护自身已经上去的估值,和目前的现金流都有困难的企业,现在是极寒的寒冬。可能会有一些公司会倒下。
从事了多年专业资本投资的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在肯定资本寒冬形势严峻的同时,也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她提到,整个低迷的经济大环境是无从改变的。但是教育行业自身目前还具备抗周期能力。
张丽君根据多年的投资经验,发现教育行业的资本规律相比其他行业相对滞后。因此,所谓寒冬,也相对滞后。
目前教育行业本身需求仍然旺盛,“底层需求不变,市场本质就不会变。”她提出,相关教育企业此时应该调整战略,等待资本环境趋好之时冲刺下一轮的增长。
作为企业经营者,在行业相对环境较差之时,要谨慎预测自己的增长,对相关增长战略也要做谨慎的判断。张丽君提到,选择更稳健的财务和现金流模式最重要。
同上述资本专业人士一样,张丽君认为,目前企业都应该好好打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待势而发。她还鼓励业界人士要抱团取暖,“教育行业一定是百花齐放,没有哪家企业可以通吃。
在谈到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的问题上,张丽君强调,“任何一个市场当市场总占比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速度必然放缓。这是规律。”
政策“雪上加霜”?
教育行业,相对不像快资本充满戏剧化张力,很多投资者恰恰是看重了它的长期稳定性,把它视为可长期持有的优秀资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行业受政策相关影响的几率也比其它行业的比例要大。《民促法》颁布以后,其为民办教育未来,尤其民办国际教育投资市场的未来增添了些许未知。
面对政策的改变,企业应如何调整,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呢?
近些年,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化、关注学生群体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公平普惠初衷的背后,却有着各种各样实操层面的困难:
“想要实现绝对的公平可能性不大,一方面要保证大多数人享受教育公平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不同群体随着经济水平日益增长后的不同教育需求,这两者存在天然矛盾。找到其中的平衡点很重要。”好未来曹伟如是说。
“政府一定是会把老百姓向怎样更科学、资源配置更优化的方向上去引导。所以在这个过程里,政策会先出台,然后再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曹伟提出了他的相关见解。
“不用对政策过于焦虑,企业需要认清自己的方向,不去做人民群众不喜欢的事,真正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基本面上就没有什么问题。”
张丽君表示同意以上观点的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和相关企业不要可以迎合政策红利做事情。要让自己找到自身真正市场化的基石。
新项目,新机会?
那么,教育市场还有哪些新风口可以投?或是还有哪些项目在严冬之下是相对安全的呢?几位经理人也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1 关注下沉市场、职业化教育及老龄化教育
张丽君认为,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行业相对具备后发的优势。很多技术在电商、游戏、金融行业应用得到验证之后,教育才会引入。作为投资者,需要观察新技术、新产品形态过度到教育下细分领域的相关规律,再做选择。
一、二线城市的在线教育投资过后,张丽君开始关注下沉市场用户,他们对用相对低的成本获得相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很迫切,这部分市场值得关注。
她还提到,虽然职业教育市场相对比较零碎,但随着人力成本提成,对人效的日益注重,优质职业人才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多,这一片未成体系规模的投资面,值得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人口老龄化本身所带来的机会,如老年人寓教于乐的一些社会服务形态,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2 关注已有内容的品牌;在职业教育的上下游做深产业链
微影资本的唐肖明表示,投资多会关注于某一个阶段,最后由战略投资者进行整合。内容品牌本身拥有自己的用户量、而后发展产品或相关内容衍生品产生变现点的,都可以考虑予以支持。
关于职业教育板块,会更关注其上下游,把相关产业链做深。如进入到生产领域、生产管理领域、劳动派遣领域等等。项目不单单停留于简单的培训发证,而是真正去解决行业中职业教育痛点的。
不如人力资源劳务派遣领域,那些能真正解决就业效果和企业用工人员精准匹配、降低招聘成本的,都是可以在今后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拥有优秀整合方案、又有较好培训品牌的,具备创业延伸能力,可以持续关注。
3 关注科技,选真正做到线上线下相融合;效率、技术与温度结合的项目
好未来曹伟认为目前的线上线下教育融合的产品还可做的更好。他认为未来大概率纯线上产品永远是20%,线下80%。
谁能够在未来让线上线下达到爱与科技的结合,把线上的获得通过线下更有效的方式交付下来,谁的影响力就会更大。
4 关注产生更大社会价值的项目
新东方柴明一在肯定了以上投资者的发言以后,补充道,在考虑科技、内容的同时,关注教育均衡性、构建教育生态。
“技术、内容则会那么实现其最大社会价值,配上各个赛道以及各年龄段的商业模式,可能会使未来交织出大家所期望看到的热点或优质项目的出口。”
心得体会:如何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