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布的《2020年美国图书馆状况报告》中,曾经对当前世界的重要议题以及图书馆未来发展趋势做了总结。其中,“知识自由”、“网络中立”、“新世纪的数字素养教育”、“平等、多样性和包容”、“馆舍社区化”等成了被ALA挑选出来的重要概念。
我们看到,这些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鼎石的图书馆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文、编 | Mina
谈及图书馆,许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形形色色公立图书馆的画面。我们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手里或许还拥有着这一类型图书馆的借阅卡。图书馆,成为了快时代之下人们暂别喧嚣的精神港湾。
而学校图书馆,作为区别于公立图书馆的存在,其自身意义除了阅读、给予人们的精神馈赠之外,对于学生们来说,则多了一些更为具象的学习支持。
不过,近年来,也曾有人提出“图书馆消亡论”,认为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用相当一比资金建立实体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是否还存有意义?馆藏图书无人问津,几乎所有图书都可以转化成数字化资源,信息检索也已经慢慢渗透到了越来越多的基础教学之中。图书馆、图书馆管理员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
作为顶思特别专题“图书馆专辑”的开篇,我们为读者带来了北京鼎石学校图书馆馆长宋景鸣女士的专访,在为我们解开以上问题的疑惑之外,也为读者揭开这所北京顶级国际学校图书馆的神秘面纱。
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校图书馆宣言中》提到,
“学校图书馆为所有人的教与学而服务。学校图书馆提供信息和思想,它们是人们在当今信息和知识社会中成功运作的基础。学校图书馆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得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责任感的公民。”
“在我们看来,图书馆应是‘源头’,是灵感、智慧、乐趣的源泉。”北京鼎石学校的图书馆馆长宋景鸣女士在近期顶思“图书馆系列专题”探访中道出了她对于校园图书馆的理解。
宋景鸣
北京市鼎石学校图书馆馆长
她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在图书馆领域拥有14年的工作经验,
曾先后在北京乐成国际学校及北京耀中国际学校担任中学图书馆员和图书馆教师。
2013年加入鼎石筹备办公室之后,
她还曾担任鼎石市场及传播部的高级编辑、鼎石住宿项目副总监等职务。
她坚信“悦读”是学会独立思考、获得灵感、传承智慧以及享受生命的最好方式。
都在试图传递着它所在教育机构的气质
鼎石的小学、初中、高中部设有三个不同风格的图书馆,共藏书近8万。小学馆、初中馆中英双语图书的比例均衡,而高中的馆藏资源根据相关课程的需要,英文比例高一些。除此之外,每一个图书馆,都专门配备至少一名中方、一名外方图书馆老师,并与助理馆员一同支持学生们使用图书馆。
这其实从侧面很好的印证了鼎石办学以来一直秉承的“三大基石”之一:即沉浸式的中英双语课程。
“8名教师,8位助理馆员。从馆藏到人力资源,再到图书馆使用的中英双语语言,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双语的平衡,鼎石可以说是佼佼者。”宋馆长总结到。
顶思在探访鼎石小学、初中图书馆的时候发现,中英文的图书以及期刊是混合摆放的,想必这样的设置一定是有意为之:无形之中削弱两种语言之间的界限,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基于内容、兴趣之上的选择,以及中英双语沉浸式的体验。而高中,因为对学生有了学术研究的要求,加之学生们逐渐有了使用双语的认识,为了查找方便,中英双语书籍则会选择分开陈列。
而除了中英双语环境的打造,鼎石也格外注重学生品德与社区归属感的塑造。而这一点,在图书馆也有着具体的诠释。
在鼎石,9-12年级学生必须在学校寄宿,7-8年级可以选择寄宿。宋馆长向顶思介绍道,鼎石在图书馆中会有一个自助借阅单,如果在没有老师值班的时间想要借书,自助借阅就可以;高中部的学生们还自发拟定了一个高中图书馆公约进行自行管理。如果没有疫情,图书馆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五点半,一直开放。初中馆、高中馆周末也对寄宿生开放。
“另外,我们的图书馆也对整个社区开放。很多图书馆讲座,也尽可能地安排在能够对外开放的时段。”宋馆长提到了图书馆的另一特殊之处:除去一直对家长提供的借阅服务之外,从去年开始,学校的保安、阿姨、食堂的工作人员、花匠、护士等在学校工作的第三方员工都可以借阅三所图书馆的书籍。
“如果今天有一名食堂工作的阿姨,她借了一本绘本、或者英文小说回去给她的孩子看,这个世界因此就变得更美好了一些。如果你热爱读书、热爱学习,实际上对整个社区的氛围都是有好处的。”
我们希望这些文化脉络能继续为学生和
教师服务,成为‘源头活水’。
在鼎石高中图书馆修建之初,宋景鸣馆长同图书馆的设计师-英国著名室内及家具设计大师Luke Hughes就决定要将中国文化(即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和中国以外的传统结合起来,进行高中图书馆的设计。
Luke Hughes
英国顶尖室内及家具设计师
鼎石高中图书馆设计师
他是英国最顶尖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他在设计领域不断超越自我。他曾为多所世界顶尖大学设计家具,其中包括牛津、剑桥所属的近60所学院;哈佛、耶鲁等多所大学的图书馆;
他还曾为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设计家具,
这里也曾是2011年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皇室婚礼的举办地。
“我们希望这些文化脉络能继续为学生和教师服务,成为“源头活水”。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融合在一起,希望它如朱熹笔下的“源头”一样,不断地为学生们、老师们带来清澈的“活水”。”
于是,我们看到了中国龙与威尔士龙相互盘踞形成的青铜门把手;看到了以宫墙红、明黄、天青蓝的中国色铺陈的图书馆主色调;看到了虽处于不同时空、却能交相辉映的双语“对联”:一边是苏格兰作家、哲学家、慈善家帕特里克·盖德斯的名言“By Leaves We Live”,一边是由宋景鸣馆长翻译的中文版“以葉为生”。
除此之外,馆内还在不同之处挂有25幅记录世界各地其它图书馆和主要文学活动的装饰图,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国家之间和个人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美感。
这种中西融合不仅体现在图书馆真实的场景中,更渗透在鼎石一直秉承的“中国主线”里,这也是三大基石之中最重要的一环,即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身份的认同。
每年的春末夏初,鼎石的所有十年级学生都会在全校范围内展示自己第一次撰写的学术论文成果。这是鼎石综合设计项目(Keystone Capstone Project)的一次考核,目前该项目已进行了五年。
作为鼎石独有的特色项目,Capstone Project 是以中国文明发展为研究主线,其既是对“中国与世界”课程的回应,也是对鼎石三大基石之一中国主线的阶段性考核。
“中国与世界”是鼎石独有的一门特色课程,它把中国文明史与世界文明史融合为一门课。在这门课程里,中国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共享一个单元主题,中国老师用中文讲述中国文明史,外方老师用英文讲述同一时期的世界文明史,以帮助学生将中国和世界联通起来。
“因为有Capstone项目中学术论文写作的要求,对于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馆老师的要求也会与众不同一些。”宋馆长向顶思介绍到,因为有了Capstone的“中国主线”学术论文要求,宋馆长和她的同事们经常会接到学生们的求助,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都应该以什么样的角度进行,又应该搜寻怎样的资料来支持我的研究?在搜寻资料的时候怎样才能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等等......这些都是图书馆老师与学生们一同探讨的内容。
无论国别,不同国籍的学生在研究关于中国的论文上角度多种多样,有的研究长城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作用,有的研究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的就业问题,有的则为一些时事的历史追溯。这些学生在研究的时候,无不需要依靠图书馆及图书馆老师为其提供相关学术资源以及学术方向的指导。
我们更关心在文字、图片、视频的背后,学生如何吸收这些信息,又有哪些感受。
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在很多人眼中还仅停留于图书整理、编码、上架、手续办理等等。在顶思了解过的国际学校中,对于学校图书管理员、图书馆老师的职位要求也各有不同,有的会由学科教师、行政教师兼任,有的则会要求拥有图书馆管理专业背景,可以结合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等等。
无论怎样,图书馆人(无论是管理员,还是老师)的价值,在目前国内市场当中,还是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一位好的图书馆人,其自身应该是一座“个人图书馆”:自带检索功能,能够为前来寻求帮助的读者们提供指引,并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或研究材料,进一步提升自己。
“图书馆,以及图书馆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带去的,除了对阅读的热爱之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学术研究,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这是宋馆长眼中图书馆人的意义。
“图书馆会以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批判性思考,同时,为学生从事学术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方法。”
“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寻求信息的方式更多依赖于网络。”宋馆长道出了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现象。在美国图书馆协会(ALA)《2020年美国图书馆状况报告》中也曾经提到,“美国16-24岁的劳动者——他们从小就接触技术——在工作中对相应数据进行阅读和分析时,有60%的人陷入困境。”
宋馆长提到,关于图书馆信息技术这方面鼎石没有过多的强调,技术只是作为一种媒介,服务于阅读、思考本身。“我们不会过度的强调这些媒介,我们更关心在文字、图片、视频的背后,学生如何吸收、利用这些信息,又有哪些感受和收获。”比如图书馆老师会组织学生们针对不同搜索引擎下、不同信息媒介所呈现的信息作对比分析,来观察、讨论线上搜索、以及单一媒介的局限性;也会针对课上某个历史事件去启发学生可以使用哪些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研究课题,鼓励学生不但不迷信权威,还要质疑权威......
“我跟很多海外大学教授聊过,很多人反映学生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不太知道如何自主学习,如何独立做研究,提出研究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自己也不知道研究方向在哪。”宋馆长提到当前高中馆的工作,侧重于做学术研究的引导。
“学生做研究的时候,与你的指导老师谈话,再与你的图书馆老师谈话,寻求一些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这样的意义远大于互联网搜索。这样的经验,在任何一所大学,也同样适用。”
宋馆长向顶思介绍道,鼎石图书馆对于学校的小、初、高不同学部的支持是不同的。小学部主要以培养阅读兴趣、信息素养为主,从初中开始,图书馆会结合年级日常教学中如科学、设计课中的成果要求,为学生们提供相关资源,学生们在图书馆就可以慢慢开始进入主题研究了。这也为高中时期完成鼎石的特色项目Capstone project、以及极具挑战性的IBDP(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图书馆消亡论?“纸质书不但没有过时,
反而非常有用。”
记得在2011年,美国阿尔福莱德大学的指导馆员沙利文曾经以一篇《2050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引起图书馆界一片哗然。
文中预测直至2050年,高校的图书馆传统馆藏将会过时,由于信息素养成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图书馆工作会被纳入信息技术部门,而由于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发达,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也会逐渐消失。经济战胜质量的今天,图书馆,及图书馆理员都会逐渐成为“奢侈品”,而是否还要持续为这些“奢侈品”买单就成为了未来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生存挑战。
“纸质书不但没有过时,反而非常有用。”宋馆长表达了她的观点,尤其是现在数字化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开着电脑面对一系列窗口做研究,和桌面上摊开不同的几部著作随时翻阅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纸质书带来的视觉感官就好比不同作者之间的意见交锋,你可以看到哪些信息是重合的,哪些信息是互相矛盾的。这时候随书页来回翻看,或不同书页同时对照着,会有更直观的感受。”
高中图书馆有一尊“焚烧殆半”的青铜雕塑,是雕塑家莉迪亚·赛格雷夫看到ISIS对图书的大肆破坏、分外触动而制作的一个铜雕作品。
“正如历史所传达的,尽管有些书可能确实被烧毁了,但内容却保存了下来,这是纸张和印刷文字力量的持久证明——相较之下,容易被修改或删除或常常更新换代的电子媒介,反而显得脆弱。”
让宋馆长颇为自豪的是,在高中部图书馆里有一个将近100本的特藏,是鼎石师生们专门从英国古书店Maggs Bros.一趟趟背回来的英文原版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从16世纪直到20世纪初,国外的外交官、传教士、冒险家以及学者在国外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这也是鼎石“中国主线”无处不在的又一力证。
鼎石的图书馆使命,是“希望能够营造一个学习者社区,因热爱阅读、探求真知而日益丰富。”
其中“营造学习者社区”的启发来自一句非洲的俗语:’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只有家长、孩子、老师、身边的人员都是‘学习者’,营造出人人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的学习者社区,才能真正的达到全人教育、培养终生学习者。”宋馆长道出了使命背后的真谛。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把这样的社区、这样的氛围延伸到鼎石之外——“向世界学习,为世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