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论学校管理的“道”与“术”
来源:
|
作者:Mina
|
发布时间: 1970-01-01
|
12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海光华剑桥国际中心今年共计斩获9枚牛津大学预录取offer,4枚剑桥大学预录取offer,总量达13枚。其中,剑桥大学的offer录取数量,在上海地区名列第一。
近日,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光剑南校总校长雷冬冬博士在RAISE2020亚洲国际学校大会上与大家分享了她对学校管理中“道”与“术”的诠释。
文、编 | Mina
《庄子.天下》“道术将为天下裂”,这里指道家哲学。生活中有“道术”一词,道教中也常有“道无术不行”的说法,有人说“道”寓于“术”,行术就是演道之意。
浙江大学张应杭教授曾经说过:如果说西方文化以“术”见长,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则以“道”为尊。“术”更多的侧重技术、知识等的学习和迁移,而“道”则为更多形而上的哲学概念。放之学校管理之内,“术”是什么?“道”又是什么?“术”与“道”之前的关系又当怎样去拿捏?
在RAISE2020 亚洲国际学校大会“助力教师职业发展”为题的分论坛中,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光剑南校总校长雷冬冬博士就与我们分享了她对学校管理中“道”与“术”的诠释。
1990年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留校任教。1994年初赴英留学。获得英国HUDDERSFIELD 大学的应用数学博士,并从事了3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2005年从大学辞职,参与创办了上海第一家剑桥国际中心——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并担任教务长和中心副主任一职。
2010年2月,离开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2011年5月,加盟光华教育集团,创办上海光华剑桥国际中心(光华剑桥), 2020年创办光剑南校,担任光华剑桥主校区和南校区的总校长。
以下文字整理自雷博士会议发言。为描述方便,本文采取第一人称讲述。
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办学体验。自2005年底开始,我一直从事国际课程学校的管理工作,参与创建了两所知名的A-Level课程学校。2011年,我带领团队创建了光华剑桥,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光华剑桥有两个校区,在校学生近1200名,教职员工近200名,无论是规模还是升学成果,在全国同行业都是名列前茅。
回想起这么多年的办学,我在想,是什么让我们走到了今天?记得刚进入A-Level行业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管理经历,只是凭借在国外的博士学位,以及在英国工作和学习了十年的背景,幸运地得到了担任管理岗位的机会。
当时,由于缺乏管理的经验,再加上自身性格的原因,没有什么“当领导的范儿”,还非常害怕在公众场合上发言,导致我这个领导当的一波三折。相信十多年前,很少有人会相信我会成为一个一校之长,并且带领光华剑桥走到今天。
我相信每一个学校的发展和壮大都有她背后的原因,光华剑桥也不例外。至今我依然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光华剑桥也不是一所管理非常严格的学校。我也一直在想,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任何领导都不是完美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每个学校都有其做的好的,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那么,到底哪些因素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作为一个校长,哪些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做人”是道,“做事”是术
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学习如何做好两件事情 -做人和做事。所以,在光华剑桥,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是:教育是一个传递做人智慧,培养做事能力的过程。
我非常赞同稻盛和夫先生对企业发展以及企业管理的一些观点:“真正的领导,应该是以爱为根基的、反映民意的独裁者”。听多数人的话,与少数人商量,根据实际情况,果断决策。管理在本质上归根到底,是以管理者的善意激发被管理者的善意,最后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没有这种善意,光在技巧能力上下功夫,是无法实现真正管理进步的”。
作为领导,首先要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如果老师们感觉到你是在“管理”他们,大家可能就会公事公办,难以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热情。但如果老师们感觉你是在“引领”大家,帮助大家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我相信员工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愿意跟着你的步伐不断前行。
选择对的事情是“道”,把事情做对是“术”
作为校长,常常有许多的决定要做。比如学校的市场定位,也就是你对学校的愿景。你是想专注一个项目,还是寻求多元化的发展?学校开设哪些课程,中外教如何协同教学,学校的薪酬体系如何制定,学校的管理框架如何适应学校的规模发展等等。
校长在一所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做选择。如果方向没有选对,就会出现“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后果。员工们非常辛苦,但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结果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作为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去折腾学校,折腾员工。一个企业在发展工程中的波波折折,许多时候都是一把手选择不当造成的。所以校长的格局、眼光和决策力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发展道路。
道是“目的”,术是“方法”
刚开始创办国际课程学校的时候,我特别羡慕国外学校有一套完善的办学手册和规章制度——那也是国外学校上百年办学的精髓沉淀。一所好的学校,需要一套好的制度作为支撑。但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学校不像机构,有一套好的制度并不等于能办成一所好的学校。
学校里更重要的是文化,更讲究的是人情味。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管理,制度能管理的仅仅是一个底线,但不能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管理师生的过程中,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制度的制定是需要起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比如对老师的考勤管理,就是要用既相信,也不完全相信员工的方式。如果天天让老师上班按指纹,打考勤,相信许多老师很反感,因为教师不是一个clock in, clock out(固定上下班)的工作。如果完全不管老师的考勤,就会有老师钻空子。我们发现用spot check (抽查)的方式,效果还比较好。
同样,在光华剑桥,我们不对老师进行绩效考核,不给老师制定考试和升学的指标。因为一旦给老师指定“指标”,如果取得成绩,他们觉得是达到了领导的要求,而没有觉得这个“成绩”属于自己。但是大家都知道无论是招生、教学还是升学,学校每年都希望能进步一点点,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老师们更愿意辛勤付出,也对取得的成绩更有归属感。
东方管理强调的是“思想的统一”,西方的管理更强调的是“管理的完善”。也就是说,东方的管理谈的更多的是“道”,而西方的管理讨论更多的是“术”。
做好“道”的几种能力
1、看清事情/问题本质的能力
领导就是指方向,带节奏;出了问题,知道症结所在;看清趋势,不瞎折腾。我们为什么喜欢听一些大咖的分享?那是因为他们能看的更远,想的更透。
比如马云开始做教育,就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启发。他对未来教育的一些观点,如:“工业时代,是知识的竞争;数据时代,是智慧的竞争”;“数据时代最大挑战,不是机器越来越聪明,而是人的智慧没有长进”;“教育使命的转变,从‘教人’到‘育人’”;“人工智能时代,如果没有爱商,技术越强大,世界越可怕”等等。
当领导,要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否则,所有制定的政策也就不能对症下药。
比如说,要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似乎就是提供一些“领导力”的课程;谈到中国文化,就是书法、茶艺、太极和汉服,谈到中国的教育的问题,症结都归因于中考和高考,盲目跟风去做一些STEAM和项目制教学等等。如果一个领导缺乏站在未来规划现在的能力,他/她所领导的企业(学校)就难以有持久健康发展。
2、务虚能力
一般的校长“做事”,一流的校长“造势”
许多成功企业家都是军队或教师出身。比如,军队出身的有任正非、柳传志、王健林等等;教师出身的有马云、郭广昌、俞敏洪等等。军人的特点是:雷厉风行,超出寻常的执行力,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特点是:好为人师,喜欢也善于传播自己的观点。
绝大部分名校长都很“会说”,优秀的政府领导或企业领导都很“能讲”。务虚能力是一个领导非常重要的必备能力。一个校长首先是思想上的引领,其次才是行政上的管理。人心齐,泰山移。校长要做的就是员工们思想的统一,让员工们认同学校的文化,了解学校的愿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所以无论是学什么专业出身的校长们,都得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锻炼好自己的口才,让你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整个团队更具有凝聚力。
3、公平公正,胸怀宽广,让最优秀的人脱颖而出
一个学校要做强做大,靠的绝不可能是校长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一个团队的共同努力。校长需要有能力去用比自己更强的人,校长要有胸怀去包容能干的人有种种个性,校长还需要与人为善,任人唯贤,公平公正。
如果校长不能秉持着“造人”的理念,造就人,成就人,让身边的人成功,她/他所领导的学校也很难成为行业的翘楚。
结语
雷冬冬校长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之后又取得了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她在分享中向各位参会嘉宾提到:光剑管理团队多为数学专业出身,在做事方面比较务实,执行力也比较强。就是这种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行事风格造就了光华剑桥的今天。
上海光华剑桥国际中心今年共计斩获9枚牛津大学预录取offer,4枚剑桥大学预录取offer,总量达13枚。其中,剑桥大学的offer录取数量,在上海地区名列第一。
雷校长谈到,对老师最好的引领,就是校长身先士卒,做好表率。管理靠权力,领导靠魅力。一个好的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的学校。校长只有不断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全面的人,他/她引领的学校才会不断进步。
“所有行业做到最后,道理都是相通的,大多是哲学层面上的问题。如果一个校长在“道”上犯错误,对学校来说可能是致命的;如果在“术”上有所不足,那还有弥补的机会。从国家的治理,到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再到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无一不是在验证中国儒家、道家文化中的许多经典论述。管理学校是一种修行,我们也一直在寻找那条让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