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乱收费、无资质办学、打保安!深圳某知名国际学校的这场闹剧,真相到底是什么?
来源: | 作者:Jade | 发布时间: 2020-12-03 | 122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深圳某知名国际学校因为乱收费、无资质办学、打保安三上热搜,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文 |  Jade

编 | Kimberly


11月29日,一则 #家长投诉深圳一幼儿园收2.8万咨询费未能入学却不退款,记者采访遭保安粗暴驱赶#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大量传播。


视频中,想要进入学校采访的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姚宏被校方保安粗鲁制止,并说出“报警?你报警我就打你”的要挟话语。



为何会有如此闹剧,还得从11月26日《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说起。


根据报道内容,一名谭姓深圳家长向南方都市报记者反映,她在2020年6月咨询了关于该国际幼儿园的入学问题,并于7月缴纳了共计2.8万元的咨询费用。


谭女士表示,由于该校开学时间延迟,校车服务取消,她决定不将孩子送到该校就读。随后,谭女士在得到该校有关老师“如果转学可以退款”的相关承诺后,选择重新择校。


不料10月26日,谭女士却收到校方邮件却被告知这笔费用“不可退”。


得到两位老师前后不一答复的谭女士怒而致电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教育局的答复更是让谭女士大吃一惊:该校没有办学资质!



为了了解事情真相,广东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前往该校,想要做后续报道,便发生了视频中的一幕。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吃瓜群众”开始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声讨校方,说辞无外乎:深圳这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无资质办学,乱收费,阻挠媒体报道等。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今年9月已获取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办学资质


实际上,当我们仔细梳理整个退费事件,可以总结出一个矛盾点关键词:“办学资质”。这也是该校目前饱受指责的最大原因。


昨日,该校发布公告,证实其已获得办学资质,属于合法运营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此外,该校声明也澄清了谭女士所提及的校车问题:学校自线下开学伊始就已开通了10条校车线路,谭女士是因为个人原因选择放弃校车服务,而非学校单方面取消该服务。



国际学校不得不说的“报名费”与“定位费”


我们知道,报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往往是需要缴纳一笔考试报名费和定位费的。前者指的是这笔费用就是老师出题、批改试卷和面试的费用而后者,指的是家长与学校签订的预留学位的费用


作为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校的教师组成绝大部分是外籍教师。外籍教师来华工作,从学校给外教发offer到外教拿到中国工作签证,一切都顺利的情况下,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签订合同。如果希望吸引更多优秀的外教人才,这个招聘周期往往还要提前。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国际学校“没有学位”,并不是没有教室了,而是为了保证师生比可以得到更严格的控制。


正如视频所言,这笔费用并不是由校方赚取,而是在开学后可以转为学费。但是,如果家长交了定位费后不来学校,学校则不予退还,因为这个举动影响了校方的招生计划。


据了解,市面上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申请费就是3000元,在申请费用之外,还会缴纳一笔2万元左右的入学押金作为学校保留学位的费用。


根据视频中谭女士所说的先缴纳了一笔3000元的费用,后又被通知缴纳一笔25000的费用可以合理推测,谭女士的孩子参与并通过了该校的考试,其所缴纳的25000元就是该校的定位费。


国际学校家校沟通问题频出


实际上,如果以行内人员角度来看整个事件,家校沟通问题这一冰山下的一角,更值得我们关注。


从学校角度而言,首先,该校工作人员在退费一事上前后不一致的话语确实值得问责。


根据媒体报道,谭女士是在得到深圳某国际学校负责运营的老师“可以退费”的答复后才开始为孩子另寻学校,却不想在找到学校后却又被学校老师告知“根据合同,这笔费用不可退还”。这一口头承诺直接导致了双方冲突的导火线。


通过这一事件,也希望所有国际学校也可以得到一个经验与教训——各个部门的老师都该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如果是不确定的事情,不要轻易给学生或家长承诺。


其次,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学校物业公司的保安通过肢体冲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都是不对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物业公司外包,保安不与学校直接签署劳动合同,因此两者之间实际存在管理与沟通难题、甚至障碍。



这一现象在国际教育圈并非个例,除了物业公司之外,很多学校的食堂也是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之前几番发生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也与这一隐患相关。而这也是各个国际学校在日后可以多加以注意的要点。


从家长角度而言,首先,家长应该尊重并遵守契约精神。缴费之初,学校的白纸黑字就已经写明其所缴纳的咨询费用不予退还,家长在确认之后才进行的签字。这其实也给各位家长敲醒了一个警钟:对于学校提供的任何合同,一定要反复查看,确定符合自己的期望与要求再最终签字。


其次,遇事就寻求媒体为自己“撑腰”,这样的行为以及风气应该适可而止。我们获悉,该校在得到谭女士“投诉”后,曾花费半个月时间与其沟通、调解,而并非媒体所说的学校长时间无回应。这样一种颠倒黑白的说法无疑让学校陷入了困境,对学校声誉带来了莫大影响。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深圳这所国际学校所遇到的危机并非个例,家长在碰到问题,与校方沟通无果便诉之媒体的事件并不少见。前有家长因孩子在校磕伤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指责学校,后有疫情期间家长投诉所在国际学校涨学费,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如果每位家长都企图通过媒体曝光来获得自己所谓的权益,不仅给自己添加了许多麻烦事,也让学校很难继续开展工作。


那么为什么国际学校容易出现家校沟通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沟通方式不同


公立学校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样的?此起彼伏的微信群。经常有家长吐槽微信群消息太多了,经常霸占了整个屏幕。学生的作业、学校的新动态,老师都第一时间转发到群里,有时还会@家长以示提醒。


与之相反的是,很多国际学校的沟通方式还沿用老外的“邮件”沟通,速度慢不说,很多家长因为不常看邮件以至于落下不少重要信息。



文化不同


不少家长反映,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很“高冷”,因为他们不会随时随地地回复家长地问题(有明确的上下班概念)。


经常得不到及时回应的家长慢慢地也就打消了积极沟通的想法。


文化不同其实还体现在这次的保安与记者的冲突中。据了解此次视频拍摄之前,记者并未与校方事先预约,当时的拍摄地有不少孩子在户外。国外很重视孩子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很多国际学校还会与家长签署相关协议来保护孩子的隐私。


保安制止记者的初衷其实是“不允许记者在未经学校或家长的允许下拍摄学生”。


此次视频发出后不少家长认为学校及保安太过嚣张,但其实保安只是在保护学生。当然,正如该校声明中所言,保安的言语与行为过激,由此造成了不良影响



思维方式不同


与中国人相比,外国人的思维更加“死板”,不懂得变通。


事件发酵至今,键盘侠们可以提出一万种方法避免今天这样的局面。


诚然,深圳这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此次事件中存在人员管理和危机公关方面的问题,但正如学校给家长们的一封信所说的,与媒体渠道相比,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合法的渠道,用冷静的方式解决问题”。


家长、学生纷纷声援学校,新校管理敲警钟


对于外界的报道,该校也第一时间给学生家长发了一封邮件,不少家长都表示“媒体报道不属实”,并愿意联名为学校和保安请愿。更有本校学生自发地在抖音上发布视频声援学校。


笔者认为,深圳这所国际学校所遭遇的信任危机,其实也给众多新校敲醒了一个警钟。新校筹建过程中,在保证师资、硬件等方面上狠下功夫之外,其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外包公司的管理,都该加以维护与注意。小心使得万年船,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