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顶思祝福所有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女校长们:女神节快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采访了十多位国际学校的女校长,从她们的视角探讨当前教育改革的痛点问题。
文 | 顶思
编 | 玉关虎竹
以下按照姓氏首字母排序
程敏
上海德英乐学院 校长;
闵行万科双语学校执行校长
顶思:
您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是哪部分?
程敏:
我比较关注评价这个部分,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他的成长是长期的,而我们往往更关注的是一个短期的数字或者是一个结果,在过程中的评价更应该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或个别维度,比较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多维的,是立体的。
另外,其实我也比较关心的是家校共育的问题,我一直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但是往往一个家庭更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做出不正确的选择,这个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教师薪资的问题也是我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经常说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快乐幸福的人,教师的快乐感和幸福感也很重要。我们也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从事这天底下最幸福的工作,并且传递着这份快乐和幸福。
杜建英
杭州娃哈哈双语学校/杭州娃哈哈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创办人、学校理事会理事长;
杭州上城区娃哈哈双语学校教育慈善基金会发起人、主要捐赠人
顶思:
对于两会上的一些热门提案,您有何思考与建议?
杜建英:
“不走唯分数道路”、“开足美育课”、“评价改革”这些话题都非常切中当前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痛点。我认为要去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改革和提升素质教育,最最关键的是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
如果不改变”高考成绩决定未来”这样的单一评价模式,则家庭教育、素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改革是很难进行的。
其次是老师。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老师,但目前对于老师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的开展。在现行的体系下,老师不仅要教学,还要参加很多外部的评比,比如说评课、评奖,这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但也必须要参加,因为这会与他们的收入报酬相关联。我们非常赞同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应分享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但为了评职称、争荣誉而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写论文、准备示范课等,导致老师没有精力更好地专注班级教学和学生发展,这是本末倒置。
所以我觉得教师评价体系的改革也很重要,评价一个老师好不好,不在于TA的公开课上得怎么样,写了多少论文,而在于TA班级里的孩子是否被全部关注和支持到。如果老师能够全心全意关注班级里的孩子,孩子能够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那家长也不会有送孩子去课外补习的需求。所以与其倡导家长不要补课,更应该去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评价。
顶思:
作为民办学校的创办人,您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是什么?
杜建英:
我非常关注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的”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这点上。目前有些政策和做法其实是限制了办学自主权。
另外有委员建议中提到“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我觉得非常重要。要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就必须匹配个性化的教育。民办教育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补充,应引导民办教育在发掘、鼓励、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习总书记在讲话终提到如果教育没有实现“健康成熟的人格形成”是不合格的。这是对基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方面的培养不合格,那我们就要反思现在的教育当中有多大的成分和精力去关注健康成熟的人格培养,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
习主席也谈到现在的孩子容易沉迷于网络世界。这也应该引起教育人的反思。怎么样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挖掘、支持和发展他们的特长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拥有学习的内驱力,能专注与自己擅长的事情上,那孩子们就不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奉海英
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国际部校长
顶思:
作为国际学校的一校之长,您平日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奉海英:
我平日里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共建共享一个支持型的学习社区,为这个社区里的每一个人的进步和成长去赋能,这里说的“每一个人”不只是指我们的学生,也指我们的老师、家长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
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只是在职场里有竞争力的人,它同时也需要身心健康的有幸福力的人。如何在“竞争力”与“幸福力”之间,如何在家长认为的对孩子“有用的”知识、分数与孩子们认为的“有趣的”活动、探究之间去谋求一个平衡,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去思考并践行的日常。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刘薇教授说:“为学生能解决未来世界的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而学习的深度学习才能既培养学生的专家素养,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深度学习的发生往往依赖于在概念驱动下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单纯地通过简单地重复地刷题把分数刷上去不可能激发知识、技能的迁移,因而也不是致力于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
在我的理解里,一所好学校应该是一个“课堂有意思,老师有温度,学生有参与度,学生有成就感”的支持型学习社区。在这样的学习社区里,每个孩子都可以按自己的节奏以自己的方式绽放。
范娇雅
上海诺美学校校长范娇雅
顶思:
您最关心两会上的什么议题?
范娇雅:
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自我伤害或者自杀的问题要引起我们惊醒并必须采取行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主要是3类情况:
第一类情况是家庭矛盾引发的。父母情感情不和而离异,家庭不完整,孩子自卑;或者父母感情不和争吵不休,家庭氛围压抑。
第二类情况是学业压力引发的,尤其是孩子从快乐的小学阶段跨入初中,学业压力陡增。
第三类情况是学业压力引发的亲子矛盾,父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中高考的紧迫性,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但却没有方法也无法排解压力,出现对孩子的语言暴力、肢体暴力。
顶思:
您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
范娇雅:
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从自身家庭经济条件出发,孩子的天赋资质出发,家长及孩子本人的未来规划出发。不同类型的需求,都有学校或机构来满足家长的需求。
公办学校或公助民办学校,提供符合大众需求的基础教育服务。
学生有特殊才能的,家长有特定规划的,例如艺术、体育、音乐等;或者出国留学等需求,也有机构可以提供课程,满足需求。
黄丽娟
成都哈密尔顿麓湖小学校长
顶思:
您最关心教育中的什么问题?
黄丽娟: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促进教师全面且个性成长。当前全国各地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地新建学校和对现有学校改扩建,增加学位保障。与此同时教师数量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并不能匹配当前的学校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最优师资保障更优教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完善教师发展体系,以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发展,以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教师个性化特点提供多元的平台,赋能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顶思:
作为校长,您最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黄丽娟:
作为校长,常常思考的是把学校变成“学习共同体”,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教育实践,学校如何有效地帮助教师成长……
刘刘
上海宏润博源学校执行校长
顶思:
您如何看待两会热议的体育、美育改革问题?
刘刘:
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早就意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但对于以应试为主的现状也一直无可奈何。
相对来说幸运的是,在我们的上海宏润博源学校,由于我们是一所国际化的学校,采用过程性、综合性,而非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式,学生在提出大学申请的时候,从而学生不再需要去围绕高考这个指挥棒去整天刷题应试,从而我们能够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体育,给到学生丰富的体育方面的安排。为了让孩子们动起来,学校可以说是很费了一番心思。以“兴趣即动力”为基本出发点,学校的体育课提供了8个项目,包括网球、篮球、瑜伽、体育舞蹈、太极、高尔夫、赛艇、跆拳道。除此以外,在社团和选修课上,又还有比如足球、羽毛球、击剑,马术、斯巴达训练营等更多的项目。在这些的基础上,学校还提供了专业水准的,赛艇、篮球、网球和高尔夫4个体育类的“双优”项目。学生在这么多的项目中,总能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把自己投入进去。
与体育相呼应的,自然而然就是艺术,也是这次两会与体育并排提出来的要加强的方面。和体育类似,我们过往的艺术培养也是有专门的“艺术生”,同样的,这些艺术生一般也都会被认为学业成绩一般般。而其他的学生,尽管可能小时候,很多都接受过音乐美术等等方面的课外学习,但也是把艺术方面的东西早早就放掉了,很是可惜。更不用说还有更多大量的,没有在校外额外接受艺术学习的同学们。
诚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或者必要弹得一手好琴,画得一幅好画,唱得一口好歌。但是我们认为,对于非艺术专业的人来说,对于美的认识与感知,体会与创造,都能够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内,为他们激发出更多的灵感与激情。而对于艺术专业的人来说,在各个学科,无论文理,有更多的知识以及获得每个学科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也能为其艺术创作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更高的上限。更不用说各行各业所呈现出来的与艺术越来越深度结合,如各种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等,都对设计者艺术和相关学科方面的功底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李茵
荟同学校中国区总校长、深圳校区总校长
顶思:
作为民办学校的创办人,您对教育问题有何建言?
李茵:
在本届两会上,代表们热议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击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引人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感同身受。
根据一项201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现在有近1.07亿未成年人注册了网络游戏,许多孩子在虚拟的世界里寻找快乐,视力、心理受到极大影响。而在现实世界中,他们失去了关注社会、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如阅读、运动等健康的兴趣爱好。在这里,我们建议国家要建设好统一的网络游戏实名验证的平台,制定未成年人健康游戏的国家标准,出台一系列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措施。通过家、校、企协同履行,形成一个全社会、多部门齐抓共管的一个局面,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这个万象更新、充满挑战的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更是人才的竞争。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每位学生公平、平等的接受教育权利,是我们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的重要事情。然而,教育的发展始终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的。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非常迅猛,民办教育也呈井喷态势;而偏远乡村的教育资源水平,却仍有许多可提升和进步的空间。
在新时代如何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是本届两会关注的教育重点。荟同一直致力于与社会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也通过组织城乡校长交流学习,分享荟同创新的教育经验,助力推动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正是因为我们坚信,荟同的价值不在于独享其成,而贵在德厚流光。
目前的民办教育,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同一个城市不同的区,都有政策上的差异。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差异化,让老百姓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民办教育如何真正做到优质特色,同样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一所民办学校,荟同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扎根本土、放眼全球的创新教育。我们希望政府加大对民办学校政策支持及管理研究。我们也建议国家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支持与政策研究,因为民办教育也需要公平的教育环境。民办教育的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如何纳入到国家的教育发展之中;如何让民办教育的人才能安心体面的工作,都是我们十分关注和关心的问题。
李晶
深圳市宝安区翻身实验学校校长
顶思:
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您有何看法?
李晶: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
总书记从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规则、教育质量、教育保障等多方面,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内涵。我们看待教育公平的问题,不能与现实社会脱节。由于各个地方的地域特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加之学校办学体制也有差别,这就决定了不可能用一把尺子作为标准去衡量教育公平的问题。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还要努力参与创造一个更好的时代,那就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未来公办教育更应该实行标准化教育,不能在办学条件、办学资源上划分等级,人为地制造新的不公平;而民办教育要努力提供选择性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公办民办各归其位,互相补充,承担好自己的社会责任,我觉得这是体现教育公平的很重要的内核,我相信,那时,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会更高。
顶思:
对于当前热议的话题,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您希望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民办教育带来什么影响?
李晶:
热议的话题反映了老百姓的关切。
教育人对政府工作报告更加重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处内容涉及教育,对教育公平、农村学校、“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等都提出了预期目标。其中,对于民办教育的表述是: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作为民办学校校长,我更关注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方向问题。修订后的民促法实施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对当地民办教育的的定位有两种判断:一种是把民办都确定为高端、高收费、国际化;还有一种是民办学校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要逐渐减少并淘汰。两种定位,我觉得都不够完善,都需要再结合教育的生态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去进行调研。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我觉得亟需厘清具体的规范和支持准则,出台实施条例,避免地方的盲目一刀切,避免资本市场盲目涉足教育。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支持?需要体现在具体措施上,而不是写在文件上。
潘璠
墨尔文国际学校亚洲区中方教育总监;
成都新津墨尔文学校小学创校校长
顶思:
您对素质教育有怎样的思考?
潘璠:
关于素质教育方面,其实教育部已经是提出过多次,主要是看学校是如何发展和执行。在3月5日的全国两会中又提到2021年重点工作中,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墨尔文重视学生的全人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专科学习和跨学科主题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与科学语文历史中选择适合学生的主题,通过主题式跨学科教学,把语文、数学、科学、历史文化和德智体美劳结合在一起,发展学生的高质量的学科水平和综合素质。在学校不但学到了学科知识,而且可以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在主题式跨学科探究学习中,学生们还培养了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意能力,这是融入21世纪社会所必备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老师和家长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评价体系的改革要提到历史日程上来。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的评价方法,学习并不是一次考试定生死,我们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根据中国国家课程标准,订立各学科具体的评估细则。
我们学校有些学段已经清晰的订立了各学科的评估细则,并在逐步优化中。家长可以了解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每一个学科下的各个范畴的具体情况,并有清晰的文字描述和老师的建议。评估应该是促进学生进步的评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描述,并指出今后应该进步和发展的方向,并在教学中给予支持。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评估应该是互相吻合的。超标准出题,把学生难倒的考试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考试。
顶思:
作为国际化学校的一校之长,您平日思考最多的问题是什么?作为女性,您如何平衡教学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潘璠:
作为国际化学校的管理者,我平时最多考虑的问题是在中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如何融入国际优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并向当地的政府教育部门去分享我们的教学理念,和中国教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根植中国放眼世界,让孩子拥有热爱祖国、拥抱世界,具有双语跨文化的能力,国际理解教育在我们学校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女性如何平衡教学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一个好母亲就是整个家庭的好形象,在我的女儿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在言传身教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深受父母的影响。我要孩子成为独立思考、自立的人,自己首先也要成为这样的人。作为母亲鼓励孩子达到他的人生目标,金钱的支持只是一部分,在精神上的支持更为重要。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有固定的共同的时间去探讨一个国际问题、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在共同的讨论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彼此的信任。虽然女儿远在德国攻读生物医学博士,但我们可以在微信上沟通。我在职业规划、与人相处、理财等方面给孩子具体的建议。父亲在科学领域、国际问题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建议。现在孩子大了,其实不需要父母的天天陪伴,但是我们固定的沟通、相互关心欣赏和支持是必要的,只有这样,在我的工作领域中和家庭的关系中才可以做到最好的平衡。
伍丹履
北京海嘉双语学校中方校长
顶思:
作为一校之长,您如何理解好的教育?
伍丹履:
今年的教育提案,引起了不少的关注。教育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其原则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我们在关注社会焦点的同时,还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良知,作为教育一线的人员,就是要回归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实操。
唐江澎校长提出的 “分数固然重要,但分数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如果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恐怕就没有了核心竞争力。”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结合本次两会的规划纲要提出的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程教学改革更加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看到了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可以说对从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德智体美劳五育,邓小平提出的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习总书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思想的落地又前进了一步。
但问题在于高校评价体系如果保持不变,似乎以上的规划也会进退维谷。我们是否可以借鉴一些国际评价系统,以考察学生综合发展能力为导向,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铺上金光大道?
当然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任课教师、出卷质量、大学录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一旦我们的评价体系可以与世界视角挂钩,不仅能够为本国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途径,也为吸引更多优秀的国际学生来中国读大学创造了条件。大学教育和学术交流从而越来越开放,人才形成正向流动,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剂升为国际一流大学奠定基础。
杨琳琳
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中方校长
顶思:
您对目前两会上关于教育改革的话题怎么看?
杨琳琳 :
教育改革讲了很多年也进行了很多年,减负也是,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累了?因为当下的改革有一个怪象,哪个重要就要考哪个!孩子体育不好,我们来考体育,比如有委员提出将中考的体育测试由1次增为3次;孩子没时间学音乐,我们来考音乐,新中考正准备这么做;还有委员提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升学考试……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不要问设计者,而应该问问我们这些在一线的、实际改革的承担者,这越来越多的各种考试,是不是真的对学生好,能够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些被考试支配的技能一定不是真正润心的技能!
顶思:
除了代表们的这些教育提案,您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痛点问题需要解决的?
杨琳琳 :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加强关注,校园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专业化,而不是形式化。我认为除了配备更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生动有效的心理健康课外,打造“情意空间”的校园,更能够用真情去感化、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用培育花朵的精心去栽培个性千差万别的孩子们。用更多的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与个性的发展,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鲜活的个体,成为一个会生活的完整的人。而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将不同的空间自由组合形成众多的特色、创造出诗意、产生出各自情绪的氛围,让师生在此学习和生活产生共鸣和美好记忆,是真正的校园情意空间设计的目标。
杨越
康德教育集团的副总裁,长沙康礼・克雷格学校理事会成员
顶思:
您对两会上关于英语课程的争议怎么看?
杨越:
两会十大教育热点中,代表们提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素质教育课程占比。”英语学习负担重,国际化学校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学生不断地通过标化考试的刷分,以此提升海外大学申请优势。但语言的学习并不是只用于应试,而是应该通过基于语言的学科知识、艺体课程、素养课程等体系化地学习,以此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养成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适应世界的发展变化,这样学生才会在未来具备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顶思:
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您希望着重解决什么问题?
杨越:
作为民办学校,抛开生存和发展谈社会教育现状是不太现实的。教育是百年大计,而生存是前提。如何做好招生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如何保证育人目标和升学成绩的双实现,是我认为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张萍
三亚外国语学校 校长;
三亚外国语学校附属幼儿园 课程总监
顶思:
您对两会教育热点话题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张萍:
我个人非常赞同朱鼎健委员的建议:在小学阶段增加体育课课时,以每周5课时为宜,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1小时运动时间。
从小处着眼有利于学生在常规教学日中的保护视力,调节身心;长远来看,这事关国民健康体质水平,提高“逆商”,培养坚韧的毅力品格。具备了充足的运动时间,在课程设计上除了确保个体的基本运动技能达标,还需考虑对学生个性化培养:例如把适度的选择权交到孩子手中,为孩子提供培养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运动项目选修。还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例如海南具备得天独厚的水上运动资源,帆板、帆船和游泳等,都可作为孩子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作为体育特色项目引入校园。
顶思:
除了代表们的这些教育提案,您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哪些痛点问题需要解决的?
张萍:
以我校所处的海南三亚为例,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海南作为我国自由贸易港和国际教育岛的战略定位,三亚又是海南的国际化的名片,那么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为自由贸易港培养后备高端人才的外国语学校,本地的教师们不仅需要提升日常英语交流能力和以英文为教学媒介的授课能力,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具备国际化视野,引领学习方式的改变:例如思考如何延展学习的边界,以大千世界为课堂,让孩子选择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并具备将这些资源“为我所用”的能力等。
张万琼
北京市新英才学校执行校长
顶思:
您对两会上的热议话题哪一个更有共鸣?
张万琼:
有代表提出了建议 “让学生在学校完成作业,家长主要负责学业以外的其他教育”。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我认为教育必须家校目标一致,夯实根基,培养兴趣,提升能力,家校合力才能带来一流的效果!关于放学时间和家庭作业,新英才小学部几年前就进行了系统的思考设计。学校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实施分时段放学。家长可以选择上完正课就来接孩子,也可以让孩子在学校上完兴趣课、写完作业再接孩子。甚至家长出差了,还可把孩子委托在学校住宿,新英才每个学生都有床位。
这样分时段放学的灵活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时间管理的习惯;一方面也满足了不同家长的需求;同时,学校会指导家长开展家庭的亲子游戏和亲子中英文阅读,以扩充学生阅读量,增强父母和孩子的情感链接,深受家长的好评。新英才小学部家长说,他们不会与孩子闹得“鸡飞狗跳”,只与孩子轻松愉悦。
顶思:
对于大家比较关心的教育公平问题,您如何看待?
张万琼:
教育公平并不等于为所有的人提供一样的教育。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优势,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要发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这其中,民办教育可以发挥其优势,承担非常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新英才一直以提供优质的“私人定制化”教育作为学校的战略目标。像前面提到的个性化放学时间就是我们满足不同家庭时间安排的需求实施的“私人定制化”服务的一种体现。除此之外,学校设置了教育的融通大道和多元立交桥式发展路径。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不同的发展关键期的特点,设立了4段6衔接的课程体系,为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做好衔接和预备。到了高中阶段,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升学方向,学校提供多元的课程选择和专业指导。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专业的个性成长规划和升学指导。我们认为,让每个学生释放出最大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最大的教育公平,也是“人民满意的教育”最好的体现。
顶思:
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您最关心什么?
张万琼:
作为一个校长,尤其是民办学校校长,我还是特别关注教师的成长和安居乐业。像民办学校的老师学历层次都有了很大提高。以新英才为例,中学阶段58%的教师拥有硕士和博士学历,20%的教师有海外求学和工作经历。对于新入职的老师绝大多数我们都要求本科毕业于985、211院校,很多老师都毕业于国内外顶尖名校。对于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方面学校会努力提升他们的待遇,为他们搭建好职业发展通路;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政府能够为这些民办学校的优秀人才落户提供一定的政策。由于没有户口,老师没有资格买房、买车,无法安居乐业!这不利于人才的稳定,也不利于学校的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