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政策利好,托位缺口400万,托育的春天何时到来?
来源: | 作者:Zoey | 发布时间: 2021-12-13 | 517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据《人民日报》报道,到2025年,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600万个,目前缺口仍有400万。为满足民众需求,以及完善生育配套措施,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鼓励托育行业发展。但托育市场似乎没有掀起热潮。托育发展目前面临哪些瓶颈?未来发展前景究竟如何?顶思专访了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婴幼儿养育照护专委会秘书、上海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委会副秘书长冯翀翀,就相关问题做了探讨。



文、编 |  Zoey


01

盈利难,民营托育陷困境


“1000平米的托育场地,只有20个孩子,你算算一个月亏多少钱”?


一位托育从业人员的心声一下戳中了托育行业的痛点。


2017年,自“幼有所育”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托育就上升到了国家战略。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被视作中国托育行业发展的起点。


同年7月,国家卫健委出台了配套文件——《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设置标准》),明确在0-3岁托育领域,将按营利与非营利性质分类指导,并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


此后,财新报道称,托幼市场的现有体量并不大。“而最近两年来,针对托育的大型投资需求仍旧不旺盛。”冯翀翀告诉顶思。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托育行业自身特质限制了市场盈利空间


根据《设置标准》,托育和保育员与婴幼儿的比例,按照幼儿月龄数不同,分为1∶3、1∶5和1∶7。人员配比要求远比学前阶段严格。按照月龄数编班,每班人数在10-20人,数量被严格限制。另外,幼儿在室内室外的生均面积也有严格要求。


图片


师资又是另外一个难题。冯翀翀说,“目前,托育机构普遍在做1.5-3岁这个阶段,0-1.5岁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0-1.5岁年龄段对孩子精细化保育的要求更高,在师资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托育机构不敢轻易开设0-1.5岁入托班。”


“在这些限制条件的综合影响下,一个托育机构平均最多只能招40-50个幼儿。在生源有限的情况下,托育园的硬件设施投入、设计装修、场地租金、人力等都要保证。所以,这个投入产出比一目了然。”冯翀翀进一步解释。为了覆盖成本,一些民营托育机构收费高昂,让不少家庭望而却步,这也导致生源进一步减少,整个行业没有发展起来。


为了鼓励托育市场发力,财政部曾在2019年7月发布《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其规定社区托育机构将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但其他扶持政策还不明确,从业人员普遍在意的财政补贴也在缺位中。


由于盈利目标难以实现,很多托育机构陷入生存困境,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生源锐减导致其境遇更是雪上加霜,诸多从业者黯然离场。


02

政策发力,探索托育新“蓝海”


一边是生源少,另一边是无托位可上。这种供需矛盾如何解决?


今年6月,国家终于出手。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了《“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份重磅文件关注“一老一小”的服务供给,提出到2025年,进一步改善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的明确目标。业内人士解读,该文件释放出不少值得关注的政策风向与产业信号。


图片


比如在托育服务方面,《方案》明确提出“建设一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鼓励采取公建民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运营”,并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贺丹认为,这是一大政策利好。“‘公办民营’和‘购买服务’可以减轻财政负担,实现‘养事不养人’;如果由民营机构来运营的话,管理机制、薪酬待遇等方面会更加灵活,有利于稳定人才队伍,提高服务供给质量。”


但是难免有民营托育机构担忧,如果大力举办公办托育机构的话,民营托育服务的发展空间是不是被进一步压缩了?对此,贺丹认为,由于可以参与公办机构的运营,“专业能力强、品牌效应好的民营机构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言外之意,民营机构的存在是对公办机构的有益补充。


但能留下来的,一定是高质量的托育机构。“发展普惠性高质量托育机构是国家的主要发展目标。”冯翀翀向顶思解释。


图片

上述《方案》就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包括支持工业(产业)园区、用人单位等利用自有土地或设施新建、改扩建托育服务设施,普惠托位要向社会开放提供。对于普惠托育服务项目,政府将采用定额补助的方式,按每个新增托位1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持。


对此,冯翀翀认为,结合部分民营托育园的经营现状,如果只是做单体托育园,抗风险能力确实比较弱。但如果是综合布局,那么托育机构整体的发展会相对稳定。


比如:地产集团把托育作为一个生活服务配套环节,或者教育集团把托育作为全链条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从0岁开始服务孩子”。0-3岁上托育和早教,3-6岁上幼儿园,6岁以上进入小初高教育阶段。


据了解,上海很早就开始了托幼一体化的探索,支持有条件的公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


可见,探索托育的模式越来越多元化。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表示,无论是发展公办托育服务机构,还是探索以公办民营、政府补贴、集体采购、服务外包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供给,关键是要将托育服务的“蛋糕”做大。


“对于有诚意做托育的个体或投资者,托育市场的上下游一定会有机会。”冯翀翀对顶思说。


03

人才缺口大,托育如何提质?


今年5月,随着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托育市场也将迎来发展契机。发展托育作为“鼓励生育”的配套措施,对于提高家庭生育意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随着新生代妈妈(比如95后、00后妈妈)对自我成长的要求在提升,以及他们在接受全球化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养育理念,看到老人带孩子这种传统模式的不足之处,那么托育的需求也会大大提高。”冯翀翀认为,“三孩时代”的托育前景可观。


图片


但值得注意的是,托育不仅要为父母腾出“带娃”时间,还要提供科学养育的服务,而后者对于托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人才供给不足是“托育”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冯翀翀告诉顶思,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到“十四五”期末,要将每千人的托位数从目前的1.8提高到4.5,目前除了差400万个托位以外,还差100万个老师。


“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缺口,当前人才培养的压力很大,因为我们既要把量补上来,还要提质。”


据冯翀翀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托育从业者主要有四类:原早教从业者、原幼教从业者、原育婴师或者保育员、还有从0学起的跨界从业者。根据“子需智库”的广泛市场调研,大部分的从业者都具有早教或幼教经验,但兼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托育从业人员还比较欠缺,“目前整个行业的人才专业性都需要提升”。


冯翀翀特别提到,托育和早教时常被混为一谈。“早期没有‘托育’概念的时候,大家统称为‘早教’,但二者还是有区别。”


“严格意义上说,‘早教’服务的是家长——家长带着孩子上亲子课,一周的频率大概是1-2次。它的服务目标是,教家长如何跟孩子进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亲子陪伴。但是托育服务的主体是孩子,机构对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科学照护,比如全日托或者半日托。”


还有,托育和托管也不一样。很多人问,托育是不是就是把孩子放在托儿所,让机构来照看?冯翀翀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来解释,“托育不仅要“托”,还要“育”。“俗话说,3岁看老。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从脑科学的角度看,孩子在5岁之前基本完成了成人大脑发育的90%。所以,除了照看孩子,保证他的安全之外,还要帮助孩子塑造大脑,专业术语叫‘医育’,也就是‘医学养育’。所以,托育要实现‘医养教一体化融合’。”


在保育方面,托育机构的要求和幼儿园也不完全一样。“由于托育的孩子年龄较小,其需要更加精心的照护措施以及对于疾病的防护措施。因此,即使目前的从业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未必能完全适应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包括营养健康、安全、营养、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这五个领域的职业要求。”冯翀翀指出。


图片


因此,国家正在大力建设人才培养体系,从职前和职后两块入手。


职前培养在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中专新增设了“婴幼儿照护服务与管理专业”。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鼓励开设相关托幼学科。“原来针对3-6岁阶段,高校开设了‘早期教育专业’,但是该专业的要求与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不完全一样。”在冯翀翀看来,不管是中专、大专还是本科,都在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


职后培训也不例外。2020年7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发布公告,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有关安排进行公示。其中,育婴员、保育员属于第一批退出目录的职业资格,将于2020年9月30日前退出。


“换句话说,现在行业是没有国家统一的上岗资格证的,而是交给各地方卫健委管理。”冯翀翀解释,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从营养与喂养、睡眠、生活与卫生习惯、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等多方面,为托育机构3岁以下婴幼儿科学、规范的照护服务提出了具体规定,也为托育机构的保育行为提供了标准和指南。8月,国家卫健委又印发了《托育机构负责人培训大纲(试行)》和《托育机构保育人员培训大纲(试行)》两大文件。


“接下来,各地卫健委将结合国家卫健委出的指导大纲,编制教材、开展培训,颁发资格认证书。”


考虑到婴幼儿托育的专业性,冯翀翀还向顶思透露,目前,各地妇儿保健院的儿保医生也加入到了人才培养队伍中,为从业者提供婴幼儿保健方面的专业培训。


托育市场的新局面正在徐徐打开……


参考资料


1.《拓荒0-3岁托育》,财新

2. 《国家布局养老托育工程建设: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方联动,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

3. 《上海鼓励公办幼儿园开托班》,中国青年报

4. 《“十四五”养老、托育释放明确信号: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鼓励托育机构“公建民营”》,央广网

5. 《大力发展普惠性高质量托育机构》,人民日报

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互动


您认为托育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