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范思哲华裔设计师亲自授课,上海一知名国际学校转型艺术高中
来源: | 作者:Kaylie | 发布时间: 2021-12-14 | 60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上个月,电影《长津湖》突破50亿的票房纪录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在电影人眼中,这是一次成功的票房输出。而在一些教育者的视野里,他们洞察到了艺术行业未来的巨大潜力。上海耀华古北校区决心转型艺术高中,从2019年起,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转型过渡期。



文  | Kaylie

编  | 天悦



上海耀华古北校区的教学楼里,四处氤氲着创作气息。走进一间教室,墙边的陈列柜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学生自己创作的扎染围巾,虽然在技艺和手法上还透着一丝青涩,但也能从呈现出的自然效果中看出他们所花费的心思。


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成立于2001年,隶属于香港耀中耀华教育集团。集团名称,顾名思义,志在光耀中华。与集团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古北校区在成立的20年间也一直在与时俱进。近日,顶思采访了学校业务总经理张锐,他从集团的教育理念出发,为我们讲述了古北校区转型艺术高中背后的故事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



01

洞观趋势,培养未来艺术人才



说起上海耀华古北校区转型的动因,就必须先在时光倒转中去参悟集团的办学信念。1932年,年仅16岁的曾楚珩在香港开办了第一所耀华国际学校。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爱国志士纷纷贡献自己的力量,欲求拯救国家于水火。曾楚珩女士意识到,孩子才是能给民族带来希望的中坚力量,所以她投身教育界,为孩子去创造更好的未来。


在立足国际教育的八十九年里,中西融合,面向未来,探索国际教育长期发展之路,一直是香港耀中耀华教育集团秉持的教育理念。深谙这一理念,从2001年建校开始,上海耀华古北校区就在践行全人教育的同时,一直保持着对学生个人发展和未来行业趋势的敏感嗅觉。当艺术的权重不断提升,这便引发了校方对学校转型的思考。


张锐告诉顶思,上海耀华古北校区转型艺术高中,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家长的角度出发,最直观的是他们的诉求和观念发生了改变。过去,家长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学习A-level课程,他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出国留学,“出国”是他们的核心诉求。但是,现在家长的要求变得更加具体。他们会直接对校方说出心中心仪的目标院校,甚至会指定出未来所就读的专业。


与此同时,社会环境的改变和经济水平的增长,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上了艺术生的道路。其中,除了孩子个人的意愿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家长破除了对艺术固有的偏见。十年前,许多家长反对自己的孩子从事艺术专业,因为对他们来说,艺术意味着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没有一份稳定的收入。然而,当中国电影不断冲破票房天花板,AI、游戏、时尚、服装等领域也在广泛吸纳人才,家长们从中看到了“蓝海”,也希望通过艺术,拓宽孩子未来的就业方向。


而站在校方立场,他们希望在国际高中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发展自己的特色。在耀中耀华的座右铭中,本就有这样一句话:与仁爱结盟、与科技结盟、与文艺结盟。所以,当艺术教育呈现比例上升的发展态势,学校很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突显独有的艺术特色。



张锐补充道,之所以选择古北校区进行转型,一是因为学校地处上海市中心,只设有高中三个年级,体量较小,转型过程相对会比较容易;二是被“魔都”的时尚魅力与资源所吸引,以及它与香港遥相呼应的城市气质相契合。


上海耀华古北校区在艺术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师资团队。张锐介绍,2019年开始,学校与80年代范思哲首位华裔设计师David Leung的合作,给了校方“意外的惊喜”,也在“天时、地利”的基础上,添加了“人和”的因素,为学校决心转型提供了成熟的时机。



虽然,上海耀华古北校区仍然处于转型过渡期,但依然创造了瞩目的升学成绩。据古北校区2021年升学报告统计,2021届毕业生共斩获108份全球顶尖大学offer。


其中,申请艺术类的毕业生中:

70%的学生被QS世界排名Top3的大学录取;

100%的学生被QS世界排名Top30的大学录取。


申请综合类院校的毕业生:

55%的学生被QS世界排名Top30的大学录取;

35%的学生被USNews全美排名Top10的大学录取;

90%的学生被QS全球排名Top100的大学录取;

100%的学生被USNews全美排名Top80的大学录取。


02

聚焦现实,重置课程



目前,上海耀华古北校区设立了别具特色的艺术相关课程,并且采用英文授课。这些课程分别是:纯艺术、时尚设计与纺织、图像传播(以上三门为艺术设计方向)、基础美术、建筑与设计工艺、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音乐。


张锐表示,这些课程的设置,并非学校的突发奇想,而是通过两个大方向的交集最终确定的。


首先,要考虑每一门学科背后必须有大行业做支撑。高中只是学生的一个开端,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入校初期,很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一来,课程设置就要有更多的包容性,为学生未来有更多的择业方向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将时尚设计与纺织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升学时,最直接的专业方向是时装设计。若时装设计不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通过两门课程所打下的技艺功底和掌握的专业知识,他们同样可以选择珠宝设计、室内设计等其他设计方向的专业。同理,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背后也有许多细分行业可以选择,比如传统的摄影、摄像,以及当下流行的电影和动画。



其次,课程设置也考虑到了需求端的实际情况。上海耀华古北校区会对以往毕业生的升学选择进行调研。例如:学校会统计拿到帕森斯设计学院offer的学生在大学中选择就读哪些专业,之后再从统计结果中向上推导,总结出报考这些专业在高中时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最后将专业需求与行业发展相结合,确定需要增设的课程。


张锐强调,虽然上海耀华古北校区转型艺术高中,但这是一所真正的学校,当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方向时,他们便需要大量的知识给养,帮助学生打基础是学校必须履行的责任。因此,围绕主体艺术课程,上海耀华古北校区也开设了必要的学术课程。


作为一所以未来向海外高校输送优秀艺术学子为目标的国际高中,耀华古北校区重视学生对语言的娴熟运用,所以中文和英语是每一位古北校区学生的必修课。与此同时,鉴于数学作为工具学科在部分艺术专业中的重要程度,学校将数学纳入高一年级的必修课,高二、高三年级可依据个人志愿和兴趣进行选修。


03

寻找行业“老炮”,打造高品质师资团队



透过门玻璃,可以看到一位文质彬彬的华裔老师正在全神贯注地投入他的课堂,讲到兴起,还会在黑板上亲自示范。轻轻推门而入,凑近一看,他在为学生讲解西服领口的画法,学生们凑在讲台中间,认真地边听边尝试。这位华裔教师,就是前文中张锐总经理提到的80年代范思哲首位华裔设计师——David Leung


David(中)在Fashion Design & Textile课堂与学生互动


张锐将David形容为“理想主义者”。David出生于香港,学生时代曾就读于香港耀中国际学校,上世纪80年代与范思哲一起工作,90年代去了纽约时尚界发展。在来到耀华前,他曾在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和纽约大学任教。谈到David与上海耀华古北校区的合作,张锐打开了记忆匣。


David在帕森斯设计学院教书期间,几乎整个时尚界都是由西方引领。然而,突然在80、90年代间,日本的设计理念开始流行起来,从此时尚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日本时尚风潮的兴起,给了David一个巨大的触动,他开始思考,自己在帕森斯设计学院也看到了大量的中国学生,他们中有的也颇有天赋,技术也很成熟,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一位大师?


他从这些学生身上总结出了问题所在,中国的学生并不是受困于技术,而是受困于思维。但是,在大学期间培养思维为时已晚,想到此,他接受了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抛来的橄榄枝,在高中勤恳教书,希望在孩子学习的早期阶段种下一颗“思维”的种子。



David向上海耀华古北校区的学生强调一种思维,即艺术在感性之中也要带有一些理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


这个思维过程类似于一套公式:灵感→调研→实验→形成空前且谐和的独特声音。


张锐解释道,一个创作或者作品的产生,首先源于一个人的灵感。这个灵感的产生可以有很多渠道,它可以来源于自身,也可以来源于社会。但灵感不等于完全的天马行空,所以将灵感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前,需要大量的理性调研。


其中,包括对艺术大师的调研、对技术的调研与分析,甚至还要进行一些学术调研。比如:学生想将文艺复兴的概念变成一件泳装,那他们需要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元素等相关知识。通过严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围绕结论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创作尝试,最终在尝试中形成自己的创意,即一种既独特又不与主流思想脱节的艺术作品。这个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


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拥有以David Leung为代表的优秀师资团队。聘用教师时,除了学历以外,学校更看重教师的行业经历。学校认为,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站点,学生更精彩的舞台是他们未来所踏入的行业。教师拥有某一行业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通过时间的积累,教师会了解一些内部信息,会避免学生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更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希望来到上海耀华古北校区任教的教师具备开放的眼界。从蕴含的意义来看,艺术作为人类情感的补偿,它永远在面向未来,在借由雅致的手法呼应或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一名优秀的艺术教师,绝不仅局限于技术的传授,他应当具备眼见开放的特质,去帮助、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探索。


04

招生严格,力求多方目标一致



2020年是上海耀华古北校区向艺术高中转型后的首次招生。从实际情况出发,学校开设了两个班,每班24人,上课根据个人课程选择采取走班制。今年,顺应市场需求,班级数量是去年的一倍。


张锐向顶思介绍,学校原本就设立了三年转型期,这两年的招生情况基本符合学校预期,也印证了项目最初的设想。学校明年的招生,将依然以艺术生为主。对于报名学生的筛选,学校也有严格的标准。


首先,学生入学前要进行学术测验。上海耀华古北校区与剑桥机构建立了一个联合考试系统,学生需登录一个叫做CEM的平台,进行入学前的学术水平评估,必须通过基础分数线,才能达到入学标准。不仅如此,CEM平台还会长期追踪学生发展,学生可以看到他们每一科成绩在所有进行A-level课程考试的学生中的整体程度。


其次,学校看重学生的英文水平。可以说英文是上海耀华古北校区需要学生具备的核心能力。特别是作为一所艺术方向的国际学校,课程中涉及许多特殊的专业名词,如果英语能力不达标,对于课程的理解就会存在巨大的语言障碍。


再者,学校希望培养“志同道合”的艺术人才。怎么理解呢?张锐说,对于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来讲,他们希望通过David Leung带给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未来的艺术家和创作人才,而不是一个单纯的艺术工匠。所以,除学生需要提供五份左右的作品集供艺术组老师评估外,在面试环节学校还会了解学生的艺术理念,同时也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力求目标一致,携手同行。



结  语


虽然校方对三年内完成转型抱有信心,项目的发展也符合预期,但张锐表示,就目前而言,“还不够完美,还需要一个努力的过程。”


比如:目前上海耀华古北校区开设了建筑与设计工艺课程,但这并不是完全针对建筑而设立的学科。而现在,许多家长表达了对建筑的积极看法,认为建筑不单纯是艺术,它介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未来的孩子可以从事建筑、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耀华也积极采纳了家长们的反馈,从实际需求出发,希望在1-2年内能够开设更专注于建筑的学科,以此来完善与艺术相关的课程设计,力求在转型期尽善尽美。


今年,是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成立的第20周年,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并以“Looking Beyond”为主题,开启了新学期的旅程。未来,耀华古北校区将在艺术高中的道路上,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