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双语学校培养的学生,出国留学后选择回国效力的比例超过90%,靠的是什么?是深入骨髓的文化自信!双语学校培养扎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是为了让更多的优秀学子在急速变化的世界格局
文 | Kaylie
编 | 天悦
打开上海平和双语学校官方网站“校友会”一栏,我们发现,页面上显示着众多名校毕业生的访谈实录。他们是平和为世界高校输送的优秀学子,现如今,他们正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光亮。
近日,顶思采访了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初中部副校长赵林风和初中部语文教研组组长陈宇菁。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平和毕业生的这份责任感,源于学校培养的文化自信。
01
出得去,回得来
为国家做实事的平和校友
前不久,微博热搜榜上最激起民愤的话题,当属中国男足卡塔尔世界杯出线概率在仅剩理论上的0.0008%之后,主教练李铁炮轰网友:“脑子有病,根本不懂球”。如此破罐子破摔的回答,让网友不禁发问:如今,还有人愿意踏踏实实地为中国足球做点实事吗?
答案是:有!至少在球迷眼中,年轻有为的蔡惠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蔡惠强是上海平和双语学校2011届的校友。在平和就读期间,他从一位不被看好的替补队员,最终成为平和足球校队队长。高考填报志愿时,他在老师的鼓励下追随内心,选择了拉夫堡大学体育管理专业。
2015年从帝国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先后就职于斯托克城、莱斯特城、阿森纳、曼城等俱乐部。
对!就是球迷们口中如数家珍的“英超豪门”。但是,蔡惠强没有延续自己的豪门之旅,而是选择了回国效力,用自己在“世界第一足球联赛”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为中国足球尽一份力。现在,他是上海上港俱乐部足球教练,同时也是国足青年队的技术分析师。
足球技术分析师在中国是一个冷门职业,虽然辛苦,但是它对球员技术、战术方面的领悟和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怀着对足球的热爱,蔡惠强在枯燥又细致的工作中,默默为国足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说疫情让国内更加重视体育教育,那么青春期心理问题的增加,就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就在不久前,教育部发布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平和恰好有一位活跃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同时又积极服务于平和师生和家长的校友——张梦娇老师。
她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心理系,是中国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和骨干之一,在国内建立了适合中国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学课程体系。近两年来,她和团队老师们一起为平和教育集团的同学们开设了PEP幸福课系列课程。除此之外,在家委工作坊和家长开放日等学校活动中,她们团队的身影也经常出现。
蔡惠强和张梦娇只是平和众多优秀校友的两位代表。“出得去、回得来”是平和人文化自信的表现之一。本期采访进行时,正值平和25周年校庆,很多归国的校友们纷纷回到母校为平和庆生。而作为这所老牌双语教育集团的青浦校区,青浦平和又是如何将平和多年来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落到实处的呢?
02
文化浸润
在实践中树立文化自信
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巧妙结合
下图中这座贯木拱桥,名叫“浦和桥”,是学期初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科学与技术”拓展课程中的木工课程中一个PBL项目,也是为上海平和双语学校25周年生日献上的贺礼。作品由木工社十几名师生共同建造,桥身总长8米、跨度5米,桥高1.6米,原型为旷世佳作《清明上河图》中的画眼“汴水虹桥”。
“浦和桥”项目是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教学特色的体现。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PBL教学模式,平和结合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搭建了六大拓展课程群,分别为:科学与技术、语言与文学、社会与生活、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数学与逻辑。学校希望通过这些拓展课程群中的PBL项目,让学生们有机会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经历中建立文化自信。
赵校长解释,很多时候,刻意说教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体验加反思才会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地发生。以“浦和桥”的搭建为例,这是科学、物理以及木工社
双语首先要学好母语
赵校长强调,青浦平和作为一所双语学校,对母语教学也是极为重视的。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母语的下限是第二语言的上限。对母语的掌握,关乎一名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和理解能力。
诚然,英文是与国际沟通的桥梁,但能熟练运用它的前提,是对事物透彻的分析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只有在深刻理解和掌握母语表达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英文乃至其他所有科目的学习。
文化自信的建立并不只局限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青浦平和还另外开设了非遗系列
除此之外,青浦平和还为九年级的学生们开设了审辩式思维课程。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审辩式思维课程,学校引导学生参加了“中国大智汇(CHINA THINKS BIG)”比赛,力争让学生去思考、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并在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03
环境滋养
耳濡目染下的DNA印记
仪式感下的文化传承
在过去的“双十一”,有多少人熬夜阅读并研究各大商家发布的优惠劵叠加方案,结果在千算万算过后,发现自己只是落入了一个消费陷阱。如果把这些文字换成古典文学呢?有多少人会拿出相同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组组长陈宇菁老师对顶思坦言:“忙碌的课业生活让多数人无法留出时间细细地品味汉语文学带给我们的生活启迪。在小视频大行其道的网络社会,有些人甚至已经对文字感到乏味,只沉醉于活泼俏皮的动画影像。我们希望改变这个现状。”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通过每学年都会举办的端午书法大赛、重阳书法大赛、阅读节、语文节、诗词会等具有浓烈文化气息的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汉语之美,增强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陈宇菁老师向顶思进一步讲述了节日活动中的一些趣事。
据陈老师介绍,青浦平和自建校以来,都会在每年的9月举行重阳书法大赛,初中的学生们挑选与重阳节有关的古诗词,用妙笔重抒古韵。今年的活动还在硬笔书法的基础上,加入了毛笔书法。陈老师说,中国有句话叫“字如其人”,而毛笔书法比硬笔书法又多了一些柳体和颜体,学生们的性格、为人等方面多少都能通过字来体现,有助于教师加深每一个学生的了解。
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校在节日中更多地为他们设立了体验式活动。比如在2019年,学校开展了以“平平和和话西游”为主题的阅读节。当天,学生们身穿《西游记》中的人物服装,借助沉浸式戏剧体验,更生动地理解《西游记》所描述的故事。
除了通过节日和主题活动强化学生们的文化意识,陈老师还向顶思介绍了一个“别有味道”的方式:“很多人认为厕所是一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地方,但我们觉得,它恰恰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传播的媒介。与其无聊到去阅读隔间里那些“来也冲冲”的贴士,倒不如阅读一些更有价值的读物。所以,青浦平和设置了“二十四节气浸润校园”的活动,每到一个节气,学生们都会选择相关内容的诗词写下来,并张贴在每一个洗手间的隔间里。”
陈老师说,“我们当然不能奢望学生通过短短几分钟时间就爱上阅读,但至少我们提供给了他们一个氛围,让他们有机会感受文字里蕴含的文化和智慧。”
健康体魄下的内在自信
采访中,赵校长还特意提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他讲到,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这个“强”,其中一方面就是身体的强壮。文化自信不是要求学生只能坐着读书,而是希望学生
每天早上6点50分,青浦平和九年级学生都会准时开启一天的晨跑。“开始时,个别同学是不太情愿的,有点半推半就,所以我每天都带着他们一起跑。行胜于言,到现在,大家不仅习惯了,而且爱上了,有点“欲罢不能”。有个初三的同学在每日反思里还写道,感觉晨跑能让一天精力充沛,建议可以更多跑一点点。”赵校长说,“持续半年后,一些七八年级的学生竟然自发地申请加入其中,跟初三的学长学姐们一起自信地奔跑在校园里。”
04
在多变的未来
做到“平而不庸,和而不同”
平和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自由、自然、自省、自信”的“五自精神”。在赵林风校长看来,无论是通过PBL课程去激励学生体验“科技与文化”,还是通过课外实践去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抑或通过审辩式思维引导学生懂得在经历后反思和自省,这些最终都能帮助学生养成中华民族另一个优良品质——自强。
《周易·乾》中将君子形容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平和校园文化则将君子精神总结为“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寓意在平实的基础上追求多彩的人生境界,在和谐的前提下倡导多元的文化景象。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VUCA时代”(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iguous的英文缩写),这是一个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世界。双语学校培养扎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是为了让更多的优秀学子在急速变化的世界格局
最后,赵校长借用泰戈尔的一句话对教育进行了富有诗意的概括——“好的教育,是帮助每一个人‘踏入生活之河,毫无惧色’。”他认为,我们唯一能确定的,
今日互动
国际化学校如何开展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与熏陶?欢迎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转发分享哦~
由顶思教育研究院一年一度倾情打造的最新《2021国际学校薪酬人才趋势报告》《中国国际化特色学校图谱&分析》正式出炉!
想要了解国际化特色学校的行业发展现状或观看报告详情,请关注“顶思”微信号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