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人口暴跌、政策紧缩,国际学校充当“教育界奢侈品”求生存?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ABB | 发布时间: 2023-03-15 | 423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期,“民办普惠幼儿园倒闭潮来袭”刷屏网络,紧接着,于我国有借鉴意义的全球生育率最低的韩国又被爆出“多所大学招生困难”。从2017年起,中国出生人口持续下滑,从1723万人减至2022年的956万人,首次跌破1000万人,而202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却达到1076万。也就是说,再不减少招生数量和大学数量,那么连金字塔顶端的大学层面都会遭遇招生比录取人数还多的窘境,更不用说小初高学校了。从今年的幼儿园起开始,往后的每一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将遭遇汹涌而来的倒闭潮......


在这样危机的情势下,我们不禁要讨论到底什么样的学校能不被淘汰?国际学校还剩多少公立学校无法取代的优势?


01 国际教育的独特优势已经被公立学校取代?


在学科教育方面,在高中新课标实施后,很多公立学校都开始进行了跨学科教学和创新性教学。比如上海等地一些公立学校开设“主题综合”课程;还有在语文学科的“整体性阅读”中开展中英戏剧的对比研究等,都是源于近年来新推出的“核心素养”要求——每个学科不只教授知识,更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这点接轨国际教育。


此外,公办学校因其特有的编制,吸引到很多海归、名牌大学毕业生加入,他们的实力和国际化视野都不容小觑。而且也因为拥有编制,流动性也会低很多。


从素质教育上说,过去,国际学校以“高大上”且品类多的素质课程领先于公办学校。但“双减”后,公办学校也都开始大量开办素质课程和社团活动,越来越多的普高也在与各类研究所一起开发科研项目,其中一些优秀学生同样有机会参加国内国际竞赛。正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人性化服务上,以前公办学校一个班级五六十人很常见,老师要注意到每个学生比较难,所以国际学校二三十人的班级规模很占优势。但现在随着人口减少(据统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或减少3000万,未来12年小学可能要关停一半),那么老师势必也会显得冗余了。于是,公办学校小班化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甚至像国际学校一样,提供高度个性化的选择,以及贴心周全的服务也不是不可能,国际学校这方面的优势也就逐步降低了。


从升学难易度说,既然竞争者数量减少,进大学就会相对容易,顶尖大学除外。像原本家长们以为国内太卷,去人数较少的美英澳加留学就能弯道超车上名校。但事实是去外国二三流大学不算难,但想进入一流大学竞争无比激烈。未来国内考大学恐怕也如此。要是家长的愿望是读顶尖大学,那么国内国外都要求孩子非常厉害。如果家长愿望本就是考个普通本科,在外国读二三流的本科,在国内也是读二三流本科,那么就可能会有一部分家长觉得还是国内读性价比高。


大学如是,高中也如是。目前北京已经在几所水平较为一般的高中试点“登记入学”政策——符合条件的应届初中生无须通过中考,凭借综合素质评价即可获得高中录取。原本家长怕孩子考不上高中而选择国际学校,现在部分国内高中跟部分国际学校一样,都是综合评价一下就能入学。不仅学费便宜,学生还有普通高中学籍。


从教育投资回报上说,中国的大学发展越来越好,目前清华北大的世界排名在十几到二十几名,世界百强大学里的中国大学也7所左右。而大部分专业的四年学费却只有几万人民币,算上生活费都远低于留学动辄7位数的费用。且80%的留学生都选择回国。


对于优秀学生而言,能用低廉的学费换回一个百强大学文凭,也有机会在一线城市工作、落户。而对于不那么优秀的学生而言,现在的求职市场已不再是海归红利时代,不知名的外国大学恐令很多用人单位不敢恭维。前不久还有一个“留学花费百万,回国赚1.2万”的热门文章,以及近年“海废”这个名词的流行,都在说明留学红利,特别是外国二三流大学文凭的留学红利正在流失。因此,从经济账看投资回报,有些家庭会觉得留学投资回报不划算。


02留学回暖,国际学校还剩哪些“生存资本”?


政策和市场的转变,用一句总结是:公办学校会从国际学校的生源池里挖走一批看重性价比、“务实不务虚”的群体。


那没关系,我们就好好把握国际教育“虚”的部分。除了公办教育“新课标”中已经使用的国际教育理念,以及公办学校难以做到的强调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外籍教师外,把国际学校以“奢侈品”的理念方式来运作,或许也是一种“虚”的方法。这不仅是以物美价廉为标准的公办教育无法提供的“虚”,更是高净值家庭本来就看重的身份地位和圈层文化的象征,是符合相当一部分高端客户的心理。认真研究、重点把握住这类家庭,或可增加不少国际学校独有的特色,以及存活下来不被取代的几率。


当然,这个观点可能会引发一部分人反感——我们是做教育的,讲学术讲谦逊讲高尚,比拟成奢侈品多俗气;奢侈品对应着虚荣,我们怎么能标榜自己“高人一等”?奢侈品所代表的阶层固化是不正之风,我们就是要办一所非常平民化接地气却又指望高收费的国际学校……


其实,奢侈品并不仅是“徒有其表”,靠一个Logo赚钱。它代表着高质量和高品质,所以这跟老师看重的出色的教学质量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不冲突,甚至这是作为一个“奢侈品学校”更需要具备的。


当然,奢侈品的理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甚至不是每个地域都能接受。举个例子。在上海人的理念里,段位圈层是一一匹配好的。顶级美食,会开在顶级地段,配顶级装潢,由顶级厨师掌勺,标上顶级价格。当然,顾客去的时候也得穿华服,且有能力品鉴得出顶级美食美酒的优点。而普通餐馆,往往开在一般地段,装修朴素,厨师水平和价格大多一般。


但在广州,你会时常惊讶,老破小店深藏不露,怎么这么好吃!甚至一些老广还会特意推荐游客去一些犄角旮旯小店。味道、价格、环境严重不匹配。但在老广眼里这才叫高性价比,才叫好。广东人非常讲究“实”,看问题喜欢去伪存真,看事物喜欢物美价廉。


以“匹配”为准则,还是以“性价比”为准则,这两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有没有孰是孰非之分,只是分别适合不同消费人群。同样,尽力实现物美价廉的公办学校与创立初衷就是为高净值家庭提供高端、全球化和个性化的国际学校,也没有孰优孰劣之别。只不过,作为价格远高于公办教育的国际教育,本来就不是以物美价廉为标准的,本来就是教育界的“奢侈品”。


在如今人口暴跌、民办教育政策收紧、公办教育全面追击而我方优势逐步减少的情况下,要是连为数不多的公办教育无法取代的特色都不加以巩固,以后的路只怕会越走越窄。


03 哪些方法可以体现国际学校的独特价值?


一、打造高净值家长社交群和校友会。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拿顶级包包可以打开富太社交圈,而国际学校也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个圈层匹配的商业社交群。如举办家长会、重大节庆/活动日、社交茶会、讲座、亲子课程等,让更多的家长熟悉并融入这个社交群。让家长觉得来你们学校不但对孩子有利,也对我的事业发展有利。校友会也是同理,正如美国藤校靠着强大的校友力量,既收到了丰厚的捐赠,又吸引来源源不断的优质生源一样,培养、留住实力强大的知名校友,为他们提供资源的同时,也会获得他们的资源。


二、彰显身份和段位。


上海有些国际学校,在面试时,不仅看学生成绩和素质,还看家长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年收入,以招收豪门和名人后代为目标。孩子报出上学的校名时,能让行内人一听就关联上“非富即贵”的标签,低调又显赫,与老钱风正好匹配。越是打造非富即贵的学校人设,越是有非富即贵的家庭报名,越是有非富即贵的家庭报名,越是站稳了非富即贵的学校人设。相辅相成。当然,不可能每所国际学校都变成这样的,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水平,看看对应哪一档比较合适。


因此,我们在提高学校本身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态度的同时,多考虑国际教育特有的“虚”的附加值,或可帮助我们更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 | ABB,曾在沪粤多家教育集团担任管理岗位。目前主要在国内外投资收购、品牌和项目引进、托管运营等方面,从事教育领域的商务拓展和资源对接的工作。

图源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