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揭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特地来这所学校,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顶思 | 发布时间: 2023-04-07 | 420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结束了为期一周的访华之行。期间,他专门来到广州新侨学校视察,被联合早报、海峡时报、南方日报、环球网等国内外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这所学校是什么来头?与新加坡有何渊源?在国际教育回暖的新时代,新加坡式教育将成为英式教育、美式教育之后的第三条赛道吗?


▲李显龙(左)参观广州新侨学校,与校园小记者握手。图源:李显龙个人社交账号


01 与新加坡百年名校“同根同源”


谈到广州新侨学校,要先从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以下简称“华中”)说起,这所学校由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至今创校104年,是新加坡最顶尖的五所中学之一。从升学成绩看,该校是牛津、剑桥在海外最大的生源校。该校曾培养了56位新加坡“总统奖学金”得主,60位体育世界冠军。最近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舌战群儒的TikTok首席CEO周受资就是该校毕业生。


从华中的官网上可以看到,在华中大家庭中,位于广州知识城的广州新侨学校是唯一一所由华中国际学校(Hwa Chong International School,简称HCIS)共同管理的新加坡境外学校,即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的联属学校。广州新侨学校于2021年9月正式开学,采用十二年一贯制教育,设有小学、初中和国际高中,可容纳3000名学子。


▲图源: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网站


广州新侨学校延续嘉庚先生的办学精神,以新加坡教育资源为依托,提出“亚洲主张,影响世界”的愿景,致力于“培养敢为人先的栋梁之材”。除了办学背景上的紧密联系,广州新侨学校在校徽设计、校服、校园景观设计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对新加坡华侨中学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在新侨,部分核心骨干成员由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董事局直接委派。其中,现任广州新侨学校教育督学潘兆荣博士是原新加坡华中总校长,作为三次新加坡总统颁发国庆勋章的获得者,他曾在华中任职35年。2022年潘兆荣博士受华中董事局委派,出任新侨教育督学。另外,外籍教师群体中,有近四成是新加坡籍,其中不乏获得新加坡教育部认证的资深教师。


02 数学全球“顶流”,如何建立学生的“数学脑”?


在近几年的PISA考试中,新加坡的数学测验分数长期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的数学甚至被誉为“全球第一”,新加坡CPA数学教学法则风靡全球,数学教材在全球60多个国家中被广泛采用。在新侨学校,新加坡“魔法”也正在点亮整个校园。


新加坡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教会学生思考、沟通、解决问题。以数学为例,学校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并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并且理解数学如何与现实生活产生联结。在新侨,学生上数学课的学习目标不是记公式、题海战术,而是建立“数学脑”,学会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新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过程当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CPA数学教学法:


▲C:具体化(Concrete) P:形象化(Pictorial) A抽象化(Abstract)


举个例子,新侨老师在教孩子认识长方体,一般会先从身边长方体的实物来出发,在孩子的头脑留下初步印象。


为了加深感知,老师会做一些小互动,比如给学生一个马铃薯,切一刀,感受切出来的“面”,再切一刀,感受面与面相交的“棱”,对应长方体的棱,这是C的过程。紧接着,老师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表达,那是P。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强化,比如学习推导长方体的相关公式,直至达到A的目的。


到了中学,在学生有一定数学思维的基础上,新侨的老师们更加注重使用启发式问题解决法(Heuristics)来进行教学。


比如,在学习了微积分和统计学等课题后,老师鼓励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知识的概念图。同学们一边讨论总结,一边重温关键的知识点。



在学习排列组合时,学生用迷宫的形式展示相关的问题。



学生也会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例如在研究某个国家的住房趋势的时候,他们利用各种信息来预测未来,学会选择适合的模型去推进整个研究。学生不仅掌握了如何使用三角学和几何建模技能来设计一个房子,还能够通过演讲展示来介绍设计思路和顶层逻辑。



如图上大家所看到的,这组同学为房子特别设计了透明的屋顶,在白天有大量阳光的时候,人们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提高内部的温度,减少其他二次能源的使用。事实上,像这样的学习项目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探究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有用的技能,这些技能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上,甚至是学校以外的场景。


此外,学生还有很多课外探索数学的机会。比如,设置数学日(π Day)、数学游踪(Math Trail)等数学主题的教学活动,知识与趣味兼顾。


不同班级的同学一起合作学习,解决一个个设置在学校各处角落的数学难题,比如一起测量学校建筑物的表面积、体积等。


▲数学游踪(Math Trail)


▲数学日(πDay)


华罗庚曾说,人们之所以觉得数学枯燥无聊或晦涩难懂,原因在于没有办法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在新侨,本来高深难懂的数学概念就在这样的活动中轻松掌握。


建校短短两年,新加坡数学教学法已经初见成效。


新侨学生在多项数学竞赛中表现亮眼:


  • 2021澳大利亚数学思维挑战 (AMC):数学竞赛技能奖 13名,全国二等奖 4名,全国三等奖 5名

  • 英国数学思维挑战赛-中级 (UKMT-IMC):金奖1名,银奖1名

  • 北美驯鹿数学竞赛 (Caribou Contests):49名学生获奖

  • 2022新加坡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SASMO):银奖 1名,铜奖 6名

  • 澳洲袋鼠数学竞赛 (Math Kangaroo):全国银奖 1位,全国铜奖 7位,全国数学技能奖 4位

  • 2022澳大利亚数学测评(AMC):全国二等奖8名,全国三等奖15名,数学技能奖37名

  • 2022新加坡数学竞赛(Singapore Math Competition):3金4银12铜

  • 2022新加坡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挑战赛(SIMOC):铜奖3名(其中1位位居G9组别的全国第一)荣誉奖3名


03 被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点赞的教学法什么样?


在此次李显龙总理结束探访新侨的行程后,他在脸书上点赞新侨将新加坡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落地到广州。



连总理都点赞的教学法是怎么样的呢?


以新侨的英文课为例:课上,学生可以在教室里自由移动,在展板上记录多个文本、图像或观点。这种讨论技巧被称作“画廊漫步”(Gallery Walk)。学生首先在自己所在的小组进行讨论,然后面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从图片上,大家可以看到,学生们似乎在主导整个课堂。是的,这就是新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让课堂主体不再是老师,而是学生,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成为课堂上最活跃、参与度最高的人,成为课堂上的“leader”。


除了画廊漫步,还有即时学习(JITL)法。它能够让学生通过将他们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加以展示。比如在在学习食物主题时,同学们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做菜的照片,学生和家长可以在朋友圈交流评论,展开热烈的讨论。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一角。



此外,“合作学习”是新侨学校最引入注目的教学策略之一。这里就不得不提“茶馆式分组学习法”了。顾名思义,类似茶馆中常见的场景,茶客围在一起讨论,每个“茶馆小组”通常由四到五名学生组成,其中一名担任组长,组长负责组织和促进他们的小组讨论。


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经常被应用于合作学习中——苏格拉底式研讨组。在苏格拉底研讨组中,每个学生轮流担任组长,每个人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发言。



合作学习让分组变得很重要,学校会基于学生当下的情况进行诊断性测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与班主任老师和学科老师沟通来了解学生的动态,确保每个小组的同学能力互相搭配和协调。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方法都是参考新加坡华中的教学经验,再因时制宜地落地到新侨的日常教学场景中,可谓是经过千锤百炼。


04 中新融合教育示范校,新侨获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作为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联属学校,新侨在办学上也获得粤新两地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这些宝贵的资源也充分为学生个人发展和升学规划提供助力。


据广州新侨学校董事会董事(原新加坡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翁文炳先生介绍,中新广州知识城已经引进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一起联合举办研究院,另外,还将引进新加坡国立大学,在这里开办广州创新研究院,这些资源将与广州新侨学校共享。


“这意味着广州新侨的学子有机会去到联合研究院,和研究生们及教授团队进行接触,甚至可以去做一些合作项目,并有可能获得学术推荐。这些对学生自己个人的背景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翁文炳先生说。


此前,首届“知识城诺奖群英人物交流会”已在学校举行,新侨学子对话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Dr. Aaron Ciechanover;今年2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招生官就来到该学校,和同学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新侨学子与诺贝尔奖得主交流


▲2023年2月,新侨学子接待新加坡驻华大使吕德耀


▲3月10日下午,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合作事务办公室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新广州知识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广州新侨学校共同发起的“中新科技走进新侨”系列讲堂活动在广州新侨学校正式启动。


4月29日,广州新侨学校将举办“已.梦想时刻”主题开放日。


校方将设置学校介绍、课程体验、校园互动、深度咨询等环节,欢迎对广州新侨学校及新加坡教育感兴趣的家长报名参加!


关注【顶思】公号,回复【新侨】即可获取报名方式。或扫描下方海报~



作者 | 顶思

图源 | 部分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