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国际教育圈被IB火热刷屏!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课程如何创新?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敖竹梅 | 发布时间: 2023-04-19 | 63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年4月15日-16日,以“汇聚·融合·创新——助力现代课程发展新征程”为主题,2023 IB中国教育论坛(IBCEF2023)在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圆满举办。本次论坛全面覆盖幼儿园和小学(PYP)、初中(MYP)、高中(DP)和职业项目(CP),吸引了700+国际教育领域专家及一线教育工作者交流和分享先进理念及最前沿的教学实践经验,共同助力国际课程本土化以及国家课程现代化与创新。


01 700+校长、研究员、教师汇聚


为期两天的IB中国教育论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700+各IB学校的校长、研究员、教师与相关工作者,举办了近50场分论坛讲座,话题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业教育、领导力和教学方法等内容,以及国际文凭组织幼儿园及中小学项目课程融合指南的深度解析和一线教学经验的IB 教育者的真实经验和课程案例分享。


作为本次活动主办方,IBO为从业者搭建了分享交流的平台,共同探索IB教育成果与经验,共同提升IB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助力中国教育现代化。






图片人物依次是:IB中国蒙古高级发展经理姜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王建、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指导组成员张华、微软大中华区教育总经理陈之若、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李艳丽


在大会首日主论坛上,IB中国蒙古高级发展经理姜艳以“IB在中国的发展”为主题进行发言,从时间、地域等维度分享了IB各项目以及整体数量在中国地区的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王建则以“民办教育法律政策调整与国际学校规范发展”为主线,分享了国际教育政策与民办国际学校发展现状、民办教育法规政策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以及国际教育发展形势与政策研判三项内容。


此外,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指导组成员张华阐述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分析了IB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并探讨了IB与国际课程融合政策。


微软大中华区教育总经理陈之若则分享了AI人工智能、ChatGPT等新兴科技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教育行业产生的影响。


作为此次活动的承办方,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执行校长李艳丽以坚持生态教育、提升内涵品质为主题,以汇佳学校为例,分享了30年办学经验,以及以“尊重差异、生态环境、全人教育”为核心理念的教育教学措施和成果。同时,作为此次活动的学术伙伴,中华国际文凭学校协会(CISA协会)也在此次论坛中对与IB官方合作打造的《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与中学项目融合课程指南》进行了深度解析。


02 4大领域,50场论坛,亮点满满


自2017年首次IB论坛开展以来,期间还经历了两届大会,但由于疫情影响中断,许多IB教师都对第四届IB大会翘首以盼,而此次论坛正是三年疫情后的首场IB线下久违相聚。对这场盛会的圆满成功,姜艳认为这与参会者的无私分享分不开,众多来自一线的IB学校从业者热心分享了多年累积的教学经验与案例,共同打造了一个优质的学习社区。


姜艳说,三年过去,国际教育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际相关政策的出台、新课标的发布等对IB教育和许多IB学校,特别是成熟的IB学校而言都是新的机遇。此次活动令姜艳感触颇深的是,一方面,对IB感兴趣的学校数量明显在不断增加,以往的论坛基本以IB学校为主,而此次则吸引了许多幼儿园和K12民办学校参加,这些学校在积极寻找一个抓手,寻找一种能够真正与世界前沿理念、全人教育和终身教育接轨,又能扎根本土、服务中国的教育新思路;另一方面,来自中西部的IB学校越发成熟,走出了自身的特色课程之路,在当地都成为了备受欢迎的热门学校。


李艳丽提到,此次论坛得到了IB CISA的学术特别支持,安排了学前及中小学融合《指南》的深度解析专场,撰写团队成员亲自参加,全面深度解析了国际文凭组织幼儿园及中小学项目课程融合指南,为更多IB成员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施框架。此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来自27所IB CISA成员校,近50位校长、园长、协调员和各个学科老师在分论坛环节进行主题分享,这无疑是规格非常高的一次会议。


不仅如此,活动的极高参与度也让李艳丽备受鼓舞。除了到场嘉宾大咖云集之外,有的学校甚至出动近30名教师参加,活动报名极其火爆,最终由于场地限制,700多名IB教育工作者有机会参加了此次论坛。作为一所IB老校,汇佳也为参会者呈现了学校近30年的中西融合课程,汇佳生态教育及个性化教育教学成果及经验,学生们出色的展示也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参会人员用“惊艳”“感动”“震撼”“太燃了!”等词来形容会议的成功。





▲汇佳课程实践展示

东莞翰林实验学校奉海英校长说,此次论坛的主题“汇聚·融合·创新”紧跟时代,其中“融合”是目前政策倡导下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最安全路径,在“融合”的基调下去“汇聚”众人之智,去寻求“创新”脱困的契机。此外,论坛中PYP、MYP、IBDP、IBCP四大分论坛,细分受众,更易聚焦,极大地提升了与会者的参会体验。不仅如此,承办方汇佳学校的先进理念、经验分享、后勤保障及学生展演等都令人印象深刻。


03 本土融合、创新发展,IB教育大有可为


关于IB教育未来在中国的创新发展,李艳丽认为征途光明,大有可为。IB国际文凭组织一直致力于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课程框架和探究方法,也非常鼓励IB课程结合当地具体情境需求,有较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及适应性,与国家义务教育新课标要求及新高考课程标准的融合度和契合度高。


此外,IB CISA协会也在汇集各个IB学校的教育教学智慧,搭建同行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平台,共同携手探索IB课程本土化研究以及融合课程体系建设,这对于助力新课标实施落地,以及国家课程现代化建设有比较大的助力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凯文学校李媛媛老师认为,正如IB全人教育理念中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所彰显的那样,希望未来IB教育在中国可以更加全面地助力教育者和学习者,与国家课程标准有机结合,求同存异,实现最优质最系统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成为未来的世界公民;也希望IB的教育理念能够普及到不同的教育组织,不仅仅是国际化学校,同时IB也可以更好地赋能教育者,帮助教育者不断反思教育模式和教学成果。


对于IB课程体系的本土化融合及创新发展,李艳丽认为,在本次会议上,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专家指导组成员张华教授的主旨演讲为参会者带来新的思考。张华教授不仅分享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前世今生”,解析了IB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互促进与借鉴关系,还提出了创造可能的课程领域的“第三空间”概念,对IB课程体系本土化融合及创新发展有很好启发。


的确,IB课程作为一个世界公认的高标准课程,对我国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正如张华教授所言:


IB的“概念本位课程与教学”已经实施了10年,为我国“大观念课程与教学”积累了丰富的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IB的“超学科学习”体系对我国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一个重要参考;


IB的“学习方法 ATL”和“探究”方法对我国教育走向“深度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IB的“评价”体系对我国走向“表现性评价”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同样,我们的国家素养本位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也会有助于IB课程的本土化融合及落地。


因此,在IB课程本土化融合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国家新课标的标准与要求,能把IB理念以及比较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融合到学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同时,也要最大程度发挥中国基础教育优势,中西合璧,寻求服务于学生的最佳教育教学方案,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 | 敖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