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上海国际学校“饥渴与恐慌”前所未有,命运正在180度大转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马晓瑜 | 发布时间: 2024-07-15 | 133 次浏览 | 分享到:


7月9日,北京上海中考在同一天出分。我们将视角进一步拉到国际学校行业的深处,眼下上演的剧情更加揪心。如果将国际学校作为一个整体,今年可能是发展最“非正常”的一年,处境比任何时期都复杂,尤其在国际教育高地上海的这次中考之后。我作为国多年从业者,从现状、原因、建议、思考4个维度分享个人观点——


01 学校们从未如此“饥渴与慌乱”


近日,也是国际学校秋季招生这几个月,我从学校广告投放和招生姿态上发现了新变化,其中很多让人心生疑惑——“咦,还有这种操作?”哪些变化在这里分别说一说。


广告——


态度上,能感觉到学校们是饥渴和慌乱的。学校的那些大量、持续很久的广告投放,让人彷佛能看到背后有一个目光焦灼、期待有海量客户留资的市场主任,以及脑海中在对新学年投资收益表进行着紧张盘算的投资人。


内容上,能感觉到是仓促的,很多学校广告宣发内容中,学生自己的感言文采飞扬、真挚动人,但文章整体却质量不佳,感觉修改的内容低于3次,所花费时间可能仅有几个小时。通常来说,这是很浪费广告费的。


方式和策略上,感觉到学校的投放策略很多都是低效的,包括一些头部学校。可是他们明明有非常有才能的伙伴在做这个工作啊,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作为一个很敬业的教育打工人,我猜测,可能的原因是之前非常高效的策略如今已失效,因此只能尝试新方法,硬着头皮试试看。


招生姿态——


中考后加试,再狠狠招揽一波优秀娃。以上海为例,一梯队,顶流学校以分校的方式扩张和发展,需要学生填充学校。因此,招生姿态变化的第二个现象是,一梯队抢了(可能本来属于)二梯队的人,一线城市抢了二线城市的人。

此外,这几天还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加试之外再加试(时间在7月初)。比如,一些动作迅速、机制灵活的一、二梯队学校,会跟择校机构合作,机构为这几所学校联合举办的小范围加试招募人群。这种加试,并不在学校官方举办“中考后加试”的清单上,而是额外的社会层面加试,可谓是“加试plus”。这是前所未有的一种现象。


之前看到几所上海的学校去宁波招生,非常有意思,因为那个时候我正在跟宁波的好友说“如果你的孩子初中非常优秀,一定要让他到上海读国际高中”。所以,一线城市的学校饥渴时,周围城市的本土学校必然遭殃。苏州可能与宁波有相似处境,只是程度不太一样。


同样,当那些平时金光闪闪、被人膜拜、占据着择校机构广告封面的那几所一梯队学校的大手纷纷伸向了鱼池,那么,池子里“二梯队”学校的好日子,还能有多久?


具体一点,上海为例,行业生态的一角是,二梯队学校的优秀学生,在初三会申请一梯队高中,被录取就跑了。因此,之前是二梯队学校的高中部没有竞争力,但小初还是稳的,小初是学校学生数量的基本盘,也是保障学校营收的关键。然而,如今情形生变,一梯队那些分校,直接晃动二梯队的小初——当学生在任何学段能够被一梯队录取,立刻麻溜儿就跑了。


02 导致“饥渴与慌乱”的4个原因


那么,为何会这样呢?为何会出现以上所有的情形?我认为原因有4个。


1.学校的举办者决策失误。包括选址、用人(重要岗位)、国际课程的选择和开设等。


2.在最要紧的时机没有修炼内功。这句话听起来很空,我来举个例子。一个人,在35岁前,即人最年富力强的时候,整个人在迷茫、内耗或主观懒惰中度过,那么,这对一生成就所造成影响的程度是很大的。之前十几年国际教育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即学校最“年富力强”的时机,在那个繁荣的年代,好很多学校或者背后的资本,并未修炼内功、踏上专业办学的道路。


3.外部环境的变化,经济下行和少子化。


4.各大城市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尤其家长心中已经明确知悉不同梯队都是谁。因此,二梯队被一梯队抢,二线城市被周边一线城市抢。


以上4个因素排名不分先后。如果认为外部环境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请问,你认为,你们学校的文化、管理、学术水准等,都已经达到优质的水平了吗?


03 几点建议,二三线城市学校、三梯队们如何生存?


1.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尤其紧邻一线城市的学校,要能够觉察到这一点,然后去应对。以邻为壑一词充满贬义,但现实生活中,实施起来确实非常便利。我相信人类在进化中优胜至今的重要优势——对风险的感知和觉察力,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决定。


为何要说这一点?就在几个月前,我见过一个三线城市国际化学校的高层,公开地对自己「被当地各类权贵所求着帮忙将自己孩子送入世界名校」而十分得意。


2.三梯队或者发展受限的,尽快考虑合作、并购、收购、换定位/升学方向等。


3.什么是不变的?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贝佐斯认为是,第一,无限选择;第二,最低价格;第三,快速配送)我觉得贝佐斯的话可以帮助人们从迷雾中看清本质,轻装前行。


那么,学校的本质是什么?学校的功能是什么?作为管理者,我们时时「回归本质」了吗?


秋招大战的结局在最近2周会有一个结果,那些“不寻常”的行为和动作到底能带来多少收益和结果?这又对我们的下学年的运营或收支平衡意味着什么?这些都很快会有答案!但是,对学校功能、作用、核心本质等问题的思索和追问,尤其AI时代的今天,我认为它们不应该被停止或遗忘。


作者 | 马晓瑜

图源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