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校长亲自上课”毁誉参半:暴露学校困境?沦为招生噱头?纯属自嗨?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Iris | 发布时间: 2024-07-24 | 178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民办教育圈,“校长上课”是个有趣的现象,毁誉参半。校长在百忙之中坚持“亲自上课”到底出于何种动机?学校希望塑造校长的个人影响力还是打造招生宣传卖点?又或者校长希望通过言传身教给教师做示范,传帮带培养优秀教师?在一些学校,“校长上课”被师生传为佳话,而在另外一些学校很可能隐藏着诸多无奈,故事耐人寻味。


01 “校长上课”很可能是招生噱头


从满心期待到满眼失望之间,只隔了一个“校长上课”的距离。当“校长亲自上阵”成为卖点之后,这所学校的主科教学开始陷入瘫痪,一个本该成为学校亮点的教学特色,最后却成为了一群学生学业成绩的一条“瘸腿”。学校“风评逆转”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是北方一所民办双语学校,有位校长在中小学生的家长圈小有名气,校内不少家长也是校长的超级粉丝。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位校长参与了一门特色课程的设计研发。由于特色课程颇有影响力,校长也常受邀讲座并接受媒体采访,校长自身和特色课程也逐渐成了学校吸引家长的一大卖点。


那时孩子上小学五年级的家长王女士回忆,当时,小学部生源不愁,年年满员,但初中部因办学晚、生源不稳定。出于促进初中部招生等目的,中学部在进行内部招生宣传时,明确对小学部的家长表示,初中部的特色课程将由校长亲自操刀,同时,校长除担任小学部一线教师,还将担任初中部这一学科教研组的负责人,同时还将亲自“传帮带”多位教师,


因此,许多小学部家长满心期待,认为校长亲自上阵能让小学部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初中。然而,令王女士和很多大失所望的是,孩子直升初中部后,家长们发现,校长绝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学校管理及各种事务性工作,或者现身各种宣讲活动,并没有给孩子们正经上过几堂课。甚至连一些老师也反映,校长作为他们的学科组长,几乎没有给老师提供任何教学上的具体指导。


王女士说,校长曾经承诺亲自教授两个班的这门课,然而,这两个班级最后却沦落到这门课程无人执教的境遇,需要长期依赖代课老师,有时甚至陷入连代课老师都无法保证的瘫痪状态。


与此同时,教研组因缺乏骨干带头人的精细化管理,导致教研组一盘散沙,几位年轻老师相继离职。而更为可怕的后果是彻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有家长回忆,这门学科是基础科目,连贯性极强,不论中高考路线还是国际方向,都极其重要。当家长醒悟过来给孩子转学后,却发现孩子这个学科的水平完全跟不上其他学校的进度,不得不长期花高价一对一补课。


经此一事,很多家长认为这是学校为了实现小学部直升初中的转化率而制造出的招生噱头。王女士说,孩子转学后,这个科目成了孩子的永久“弱项”,虽然孩子后来中考考取了海淀区一所不错的高中,但因这个弱项错失了“六小强”。


在王女士看来,“校长上课”背后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是学校很可能缺乏充足的优秀教师,因此需要将“校长上课”当作卖点吸引家长。二是校长本身事务繁多,根本不可能以一位普通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的状态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包括批改作业,讲解试卷,与学生日常相处等。而给学生批改作业细致到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道错题的精讲,在课堂之外对学生的细微关心,这都是校长不可能实现的。


02 校长一周上20节数学课,喜忧参半


曾在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多所国际化学校担任过校长的易霞仔是数学老师出身,曾在担任一所双语学校执行校长期间,承担一周20多节数学课教学。对于“校长上课”,易霞仔认为喜忧参半。


作为曾在一线数学教学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资深教师,易霞仔认为,校长本身就应兼具管理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也有助于教育理念的实施和管理的实践。其次,深入一线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日常行为,这对学校规章制度和战略决策的形成有所助益。


不仅如此,一线教学还有助于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的培训和发展,增强团队凝聚力。此外,易霞仔还提到,“校长亲自授课”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质量,避免投资人、家长等在教育过程中功利化倾向,从而更专注于教育本质。


然而,易霞仔也不得不承认“校长上课”面临重重挑战。最主要的就是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上的难题,如上课时间与会议、外出活动等行政任务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行政工作本就是校长的本职,不容推卸,而教学却可能影响校长在管理上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学校整体运营。另一方面,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名师或特级教师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不断调整教学,校长更不例外。但由于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校长可能在具体教学业务上投入较少,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甚至在教师和学生中产生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校长作为学校的代表,在维护学校品牌形象和引领教育创新时,需要在面向教师、学生的内部教育实践和投资人、家长的外部期望之间找到平衡点。易霞仔校长坦言,教学任务繁重,包括备课、教研、批改作业等,加上其他行政职责,周六周日还需进行招生、宣讲等,导致个人时间几乎全部投入其中。


但由于自己的教学角色是因学校发展需求而决定的,因此在总校长支持下,易霞仔的管理负担已经相对减轻。未来他也计划逐步减少教学,更多通过培养新老师来分担,寻找教学和管理之间的平衡点。


03 “校长上课”昙花一现,还是学校长期战略?


在优秀教师招聘难的大背景下,易霞仔身兼教学和管理双重角色所面临的复杂挑战,既有一线与管理分身乏术的普遍性,又有限于学校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回顾过去一年的经历,对于如何平衡教学与管理,易霞仔认为,这取决于校长的背景和意愿。如果校长具备较强的学术和教学能力,可以开设示范课。在易霞仔看来,学术型校长还是应该尽可能坚持上课,但由于民办学校校长需要兼顾投资人回报和社会效益,因此上课模式应灵活调整。


易霞仔强调,“校长上课”不应该作为学校的重点,而应是校长了解教学的一个触点。如果校长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应轻易开始上课,否则将损害学校和校长声誉,上课不应作为短暂的招生卖点,而需有持续的规划和承诺,以避免家长和社会的负面反应。


此外,对于本身运作良好的成熟学校,校长并不一定要亲自上课。课堂研究和教学创新是教师的专业领域,校长过度介入无法有效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曾在国际教育集团有过多年任职经验的吴琼认为,“校长上课”在行业内其实是一个特殊现象。一般来说,校长自身的行政事务本就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教学是非必要选项。但在某些情况下,校长也可能为了激励教师团队或在极度薄弱的学校推动变革。


吴琼曾接触过一所一线城市民办双语学校,这所学校是几所区内排名垫底的学校整合而成。特级教师出身的知名公办校长接手后,发现学校存在老教师躺平,中年教师缺乏动力,生源质量差等问题。因此,他决定亲自担任班主任,带动中层管理者参与教学,以此作为改革撬动点,激发团队活力。


吴琼认为,这位校长的工作范畴与学校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运作良好、管理成熟的学校中,校长的工作重心往往不在日常救急和教学管理,而是更多涉及外部关系维护、学校品牌建设、师资培训、分校扩张等。他们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当地政府、社会各界保持良好互动,确保学校顺利运营。


而在管理不善或面临困境的学校,校长工作量极大,需要同时处理内部教学、师资断层、家长投诉及外部政府关系等问题。而这些学校可能由于师资老化、教学质量差、管理混乱等因素,使得校长的工作更为艰难。


在吴琼看来,“校长上课”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大多数情况下,校长的职责在于宏观管理和学校的发展战略,校长通过间接方式提升教育质量更为重要,也更加合理。


易霞仔建议,学校应根据校长的专业领域、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来决定是否让校长亲自上阵。其次,校长投入一线教学的程度也应根据学校当前的发展阶段确定,不同阶段的学校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和优先事项,校长的角色和职责应随之调整。校长若决定上课,应将创新思维和办学理念融入课堂,使教学成为传递学校价值观和推动教育创新的平台,让校长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成为体现学校特色的窗口。


作者 | Iris

图源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