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更加鲜明的科学、艺术教育特色,正在成为当下国际学校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新方向、新潮流。如何让孩子拥有科学艺术殿堂?如何让学校成为业界新典范?在诺德安达教育集团的学校里,有小学生做的跨学科项目摇身一变成为学校斥巨资打造的“零碳校园”项目之一,有中学生带着新能源提案和MIT“零距离”互动。而这样的鲜活案例只是这个知名教育品牌深度创新实践的冰山一角。
学校每天会产生400公斤的餐厨垃圾,该如何处理?从今年起,上海市闵行区诺达双语学校(以下简称“上海诺达学校”)引入了“黑水虻”项目。
黑水虻是一种资源昆虫,它能够通过生物转化技术处理有机废弃物,它们具有惊人的食欲和强大的垃圾降解能力,主要以城市餐厨垃圾、屠宰废弃物、动物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食,进行生物转化,培养出来黑水虻成虫,其具有低耗能、低排放的特性与优势,以及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处理工具。
在上海诺达学校,黑水虻项目将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实现餐厨垃圾的零排放。在四年级的一间教室,摆着一个绿色沙盘。一边是孩子们根据自己上课时学习到的环保材料知识搭建了一座零碳建筑,另一边学生搭建了校园概念模型——在这里,孩子们提出搭建水循环系统搜集雨水,通过养殖黑水虻回收厨余垃圾。其中,黑水虻构想在学校正式落地——“从一个小的跨学科体验变成一个大的跨学科项目”,学校教育委员会主席陈健欣喜地说。
与此同时,在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以下简称“广诺”)的中学,Yammie Liu和Yan Song两位学生决定回应来自麻省理工学院Shon Mackie的倡议,即在掌握磁铁的基本原理后,学生能否更进一步,探索构建电磁的奥秘,挖掘磁力在能源利用上的无限潜能。
他们开始广泛涉猎关于磁力的前沿研究,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逐步深化对磁铁应用的思考。鉴于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二人将研究焦点锁定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未来趋势上,提出了对现有充电设施革命性改进的设想。在科学老师Ms. Annie的精心指导下,他们明确了研究路径,并初步构想出一个颇具前瞻性的充电装置概念模型。这项既展现科技魅力又满载创新思维的作品,不仅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充分展示了青少年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无限可能。
从小学到中学,这样的科研项目已成为诺德安达旗下学校的靓丽风景线。
STEM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STEM教育内容紧跟时代?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寻找到了强有力的伙伴——麻省理工学院(MIT)。作为全球顶尖理工科类院校,MIT自2016年开始和诺德安达教育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诺德安达集团每年派师生前往MIT交流学习。这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世界顶尖高等教育机构与基础教育学校联手共赴教育创新的典型案例。
今年,当诺德安达MIT项目中国区总监Tarien老师看到MIT的实验室里,教授和大学生们热烈讨论从神经科学到海洋保护等全球最具挑战的真实问题,她深切地体会到MIT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动手,她激动地说,“这不仅是关于知识,更是知识如何转化。”
诺德安达与MIT的合作模式下,教授们每年给诺德安达学子提出三个挑战,比如2024-2025学年度的挑战是——应对AI、气候变化及编程的解决方案。世界各地的诺德安达学校都可以参与并分享他们的挑战成果,老师可以根据课程需求将MIT的挑战项目作为课程资源融入教学中,促进“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广诺两位学生的电动汽车充电模式的探索,正是受到2023-2024学年的“BUILD BETTER”为主题的MIT挑战的激励和引导,项目负责人Shon Mackie从大量参赛作品中精挑细选,最终在全球八十多所诺德安达学校中选出四所杰出代表,其中广诺是亚太地区的唯一入选学校。在刚刚过去的十月份,广诺的两位学生参加了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主导的游学营,满载而归。
优质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他们引领、鼓励学生们大胆思考。这样的理念已经深入诺德安达的科学教育实践中。
三年级的同学们思考了动植物的适应性,如果未来有极端情况发生,例如极度缺水或是灾害性天气,植物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小朋友创意性地提出“未来植物可能都会像捕蝇草一样去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而不只是从土壤中去摄取。”带着这样的假设,他们用粘土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植物,用不同材料去设计出他们理想中的植物,创意十足。
这样的探究主题对低年级小朋友们来说会不会“超纲”?上海诺达小学部Chole老师说,这些主题没有固定答案,每个年级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给出解决方案。比如,一年级的孩子们提出未来的植物可能会变成一条喷射‘草球’的龙,并为此做了一条草龙的作品。“在诺德安达的科学课程里,我们鼓励孩子的创造性,不为他们的思维设限,鼓励学生们大胆思考、勇于表达,然后帮助他们利用已有知识找到解决方案。”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沉淀,诺德安达的学子们已经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并走向国际大舞台。去年,上海诺达的学生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中国大智汇CTB大赛、生态校园ECO School项目中脱颖而出,彰显荣耀时刻。而今年,在“气候⼤会如何影响⼀座城市——给阿塞拜疆⾸都巴库做一次 ‘绿⾊体检’”的项目主题下,诺达学子将带着保护地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次赴约,积极推进环保理念并践行可持续发展。
而广诺的学生们开辟了另一个领域,他们前往非洲坦桑尼亚,与来自全球其他诺德安达学校的学生们一起,从设计到图纸、从当地法规到国际标准,他们边学习边劳作,各小组接力为当地小学修建校舍、为贫困家庭修建羊舍、搭建炉灶、建设太阳能系统,亲身经历科技转化的过程和影响。
▲广州学生坦桑尼亚项目
▲广州学生坦桑尼亚项目
▲广州学生坦桑尼亚项目
▲上海学生用旧衣物和材料制成的可移动沙发
▲两位嘉诺学子受邀赴美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全球峰会活动
▲两位嘉诺学子受邀赴美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全球峰会活动
在智能时代,面向未来的教育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学校的围墙,视世界为课堂,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从传统的STEM教育到如今更广泛使用的STEAM概念,科技和艺术“不分家”的本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彰显,而这也正是诺德安达学校的教育特色。
诺德安达表演艺术中国双语区域总监Jamie老师说,艺术不是小众的“阳春白雪”,更不是让孩子们浅尝辄止。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表演艺术课程实现全覆盖,不仅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更为孩子们提供了日常所需的软技能,比如团队合作、演讲技巧、与自信心等。在诺德安达学校,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和乐器,同时学校每学期都有各种演出和展示,让孩子们能够在大小场合进行公开表演。
“以前我以为音乐课就是发声练习和唱歌,但是在音乐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在体验音乐(We experience music)。”这句来自学生的评价是对北京市顺义区诺德安达学校的艺术教育的最好总结。短短两年内,学校就发展了管弦乐队、合唱团、音乐剧、戏剧俱乐部、舞蹈俱乐部、芭蕾舞团、视觉艺术俱乐部等艺术类专业社团,在一群热情、充满活力的艺术老师的引领下,艺术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年度大show是诺德安达学校每年的重头戏,届时各个校园仿佛一个个百老汇剧场。嘉兴市诺德安达学校在排练音乐剧《功夫熊猫》的时候,彷佛整个学校都在展开项目式学习。不只台上的演员来自学生,改编、美工、道具、背景设计、音乐制作、配音、灯光、音响、场务……全部的演出工作都由学生主导。
类似的经历,无论是大连校区的《雾都孤儿》、北京校区的《仲夏夜之梦》、上海校区的《麦克白》等传统剧目,还是广州校区的《辛巴传奇》、苏州校区的《马达加斯加》等现代题材,都让诺德安达的学生们通过戏剧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和热情,当学生参与到整个创作环节时,每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一台精彩演出的背后,是学生对历史、文学、艺术的学习,是团队协作、提高自信、释放自我的平台。诺德安达的学生不仅在校期间享受到艺术教育的魅力,有的学生到了大学,除了主修商业、计算机等专业,还副修音乐专业;还有的学生在诺德安达的艺术项目中受到启发,升入大学后学习电影制作,现在已经成为了优秀的纪录片导演......
诺德安达艺术教育全覆盖的理念与实施离不开纽约茱莉亚学院的影响。2015年,集团携手世界顶尖表演艺术学院——纽约茱莉亚学院,重塑诺德安达的艺术教育体系。茱莉亚学院的教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与交流,他们走进课堂,和诺德安达的艺术老师们进行合作课、示范课、体验课,并对学校老师进行评估及观察。
让老师们最震撼的,是茱莉亚学院教授们带来的教学法。上海诺达学校的音乐老师Kevin说,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一节课可能要学会唱一首歌,并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还要学习歌曲的作曲手法,比如音乐符号等,内容满满当当。而在茱莉亚的课程中,整堂课都围绕一个知识点深度学习,比如“符号”,并引导孩子们自主探索学习。“茱莉亚的音乐课堂没有标准答案,孩子们可以天马行空地思考。逐渐地,孩子们形成一种具有规模性的创新意识。”
另一堂音乐剧专家课是这样的:茱莉亚的老师们从美术的角度切入——在一张图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这构成了图片的三个层次。那么,音乐是否有层次?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到了主题音乐、伴奏音乐。这样一步步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整堂课不再是老师单向授课,而是活跃起来,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茱莉亚学院给诺德安达的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能量。曾和学校一起成长起来的创校教师Sarah在参加完培训后,激动地说,“作为教师,不光要有一颗传道授业的心,更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发掘孩子们自己也许还没意识到的闪光点。在为期四天的茱莉亚培训中,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技法,更是对艺术表现力的体验,只有在此逻辑上设计的课程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们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茱莉亚教授走进诺达学校教学、培训
重视科学与艺术教育的学校那么多,为什么诺德安达学校能走得这么远?这与学校通过培养“元认知”在学生思维层面的训练密不可分。
近年来,“元认知”被教育界持续关注,该理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John Flavell)提出。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反思能力,是“对认知的认知”,即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比如,小朋友题目做错了,不仅仅是把正确答案订正就结束了,小朋友需要去想:这道题我第一次做的时候为什么错了?这次我为什么做对了?下次我还可以怎么样去做?这整个过程由老师引导、并启发学生对于自己整个思考过程的认知,最终形成一套思维习惯。
元认知策略已经在英美等国得到了实践印证,根据英格兰教育终点基金会的数据,元认知可以帮助孩子在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取得额外八个月的进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业成绩,并能有效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自2019年起,诺德安达教育集团的“METACOGNITION”(元认知)项目已经在全球校园进行试点。集团在“6C学习者目标”纲领下,即明辨思维(Critical)、富有创意(Creative)、有同理心(Compassionate)、全情投入(Committed)、勤于合作(Collaborative)、善思好问(Curious),专门设计了Learner Portfolio平台和问卷,着意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今年2月,元认知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诺德安达集团旗下最具潜力的27所学校开展了项目的优化升级工作,上海诺达学校成功入选。
代表上海诺达学校深入学习元认知项目的小学部李栋校长介绍说,目前苹果设备与实时观察数据已下探到小学和中学全年龄段的教学。学校运用各种数据化评估和监测手段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测评。比如,学生在开始学习时,要对自己的6C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个自我评估,并设置目标。在过程中,学生自己感觉能力成长时,需要用 iPad 拍摄证据,并做自我评估——我认为自己今天这件事情做得很好,这次跟之前不一样的是什么?随后,老师在平台上也会给出反馈和评价。
这个过程会持续四到六周,结束时会有一个类似问卷的情景设置,让学生们进行选择。同时老师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学生进行评估,最后呈现可视化的数据结果。“这也是最有意思的地方!”李栋校长说,“由于师生立场不一样,观察不一样,双方结果常常会有差异。这又会触发学生和老师关于‘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的讨论,而这个讨论可以非常深入。此外,家长的参与也会让这个讨论更加丰富。”
在这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下,诺德安达学生在个性发展、学术成绩、综合竞赛等领域大放异彩。比如,北京校区今年15岁的Nico已经是一名持有国际G级赛车执照的职业卡丁车手,在赛车跑道上英姿飒爽;国内首个中学生风笛乐队——来自上海校区的宝藏乐队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制汇嘉年华(Maker Faire)上带来了城市首秀、上海学子在2024年世界学者杯全球赛初中组上获得了54枚金牌和43枚银牌;苏州校区在美国数学测评AMC8和AMC10/12中斩获全球卓越奖;广州校区在国际教育机器人大赛亚洲赛上荣获金奖;嘉兴校区获得了亚洲思辨写作对抗赛中文总决赛一等奖、英文总决赛二等奖;大连校区今年的AP考试成绩名列集团榜首,每年均有来自如康奈尔等藤校的大学录取……
结语
“让孩子们被看见,自由绽放”始终是诺德安达学校的教育灵魂。作为全球顶尖教育品牌,诺德安达进入中国二十余年仍历久弥新,携手全球顶尖大学,将最好的教育资源带到孩子们身边。
作者 | Lyra
图片 | 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