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多位在国际学校做品牌、市场、招生的朋友交流,他们吐槽的高频问题是“领导既要又要还要,臣妾做不到!”“我很痛苦,该怎么办”?作为参与过多所国际学校运营的从业者,我分享一些真心话和可行性办法。
我的解决方案有两个:一是沟通。在你专业层面上跟领导沟通,沟通围绕这块工作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支持。二是祛除对对方在职位层面的想象,在人格层面尤其是积极一面与其相遇……
先说第一个,沟通。你不能指望老板或校长是所有领域的专家。因为他自己不能,所以他才要雇你。——这就是我们一定要体现自己专业能力的基本逻辑!
比如说,单单从部门职能上:
品牌部:4大内容:图文,海报,拍摄(照片和视频)&剪辑,舆情管理&危机公关。
市场部:4大内容:媒体传播,广告投放,合作渠道建立和维护,线上线下活动。
招生办:2大内容:对产品和竞品的了解,亲和力耐心等人格特质&转化率。
因此,在人员配置上:
品牌部:有才能的人,因为要做写作,拍摄,设计,后期和剪辑,排版等,需要有内涵和审美的人。
市场部:头脑敏锐,关注投放产出比,策划活动花样多多,引流获客小能手。
招办:懂行,具有亲和力、丰富人生经验等人格特质,高转化率。
这3块的从业者画像不同,因分工不同。简单来说,如果作为老板或领导需要这些完整的职能支持学校发展,那么,这些人必须配齐。可以用兼职或采购服务合作的形式。总之,想要这么多功能即效果,就得有这么多专业人才。
极少数情况下,有人能身兼几职,但这种情况不多见。因为每一块工作需要的能力模型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
关于“职能”和“人员配齐”有多重要,我来举一个例子。
一个学校,小初和高中不在一个校区,高中不仅校区独立,名字也有点不太一样,高中部市场招生部门只有2-3人,职能不完整,做出来的传播品质、市场行为、获客及转化等均不尽如人意,这时,空降的主管市场招生的校长就想要将小初和高中的这块工作合并起来,串起来,请个能干的人一起管理。
因为她想要解决学校“初中部生源升入本校高中转化太低,流失率太高”的问题。她认为如果能将这个部门统起来,在一个系统内管理,将会提高运营效率,比如,内部宣讲会可以直接开,招生活动的设计可以更加流畅,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会更便利,这对留住更多学生和提高学校质量及声誉很有帮助。
这位校长的思路,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在「部门职能」上做努力。因为,学部割裂及协作不足,以及并不方便每个学部都配一套人马,于是就出现“不同学部均人员不够”的现象,由此导致职能发挥不足,造成品牌市场招生的各项成果都难以出色,继而影响学校总体办学水平。
我开始认真解释第一个方法。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既要又要还要,尤其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或者说,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
什么?你不同意吗?那我想问你,假如你现在太忙,希望请一个人来帮忙照顾你的生活,那么请你现在立刻马上想一下,要请一个保姆,她本身的技能需要有哪些,你可能会列:
打扫卫生,洗衣服收纳,做饭(必须符合我的口味),开车帮我接送孩子。对了,最好要爱干净,不邋遢,具有边界感,不泄露我的隐私,不东打听西打听。还有,要跟随我的生活节奏,了解我的习惯,最好说话好听,能够提供一些情绪价值,不要让我看见此人就心情烦躁。
这些是你想要的,对吧。但实际上,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要请一个保姆,如果她爱干净,有边界感,加上能帮你实施「打扫卫生及家务、做饭、照顾孩子/老人」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能做到这2+1共计3样,已经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保姆了。
但是你也不要难过,因为历史上有一个人比你还过分,他就是唐代的大文学家,哲学家和财政部长(死后追封)刘禹锡。刘禹锡专门给自己的家写了一首作品,流传千古,其中有一句叫“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看,他对家里环境要求多么的高啊!
在这里我做一个大胆且毫无意义的预测,刘禹锡这样品味的人,如果生活在现代,他们家的阿姨,必须得早上能够做好全家的饭,营养搭配,晚上他下班回来还能跟他谈古希腊的伊壁鸠鲁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之间的关联。
我觉得他一定得找办公室至少设在陆家嘴的那种贵得吓死人的高端家政。
那么,你如果问我,我是怎么知道保姆能够做到那三样就可以了呢?因为这来自于我生活的经验呀。那么你的领导、老板、校长有这些经验吗?没有。就像上面所说的,他们不是所有领域(教学、后勤、财务、人事、市场、招生、危机公关......)的专家。所以这个时候要靠你来告诉他,对吗?
同时,当我们第一次想请保姆时,我们对其有着非常多功能上的想象,这能说明我们这个人有问题吗?不能。因为你真的想解决这么多问题,因为你的家务包括打扫卫生、买汰烧、取快递、接送孩子、照顾老人、不侵犯你的隐私等等这些行为,是你真实的需要,是你的痛苦,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你如此真实地感觉到它们。
所以,学校里面老板/校长想解决的问题通常是,高质量的品牌传播,文采飞扬的写作,高大上的视觉设计,品味不凡又吸引眼球的短视频,格调十足的市场活动,声名远播的学校名气,来一个就能够入读的招生效率。而且,最好还能够省钱或者不花钱做到这一切。这多么像我们请阿姨时候的心态啊!哈哈。
所以,老板/领导/甲方的逻辑链是:我自己做不了这么多——我需要人——这个人要能帮我解决一些问题——因此这个人要具备一些职能。这其实是一个没毛病的闭环,对吧。但是这个逻辑链还缺一个收尾的,也就是具体的解决方法。
也就是我在开头说的,你利用你的专业经验和储备,清晰明确地告诉老板和校长,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比如说,我开头提到的这几个部门的功能,如果他真的想要这些,就必须配人,配人就有相应的预算和人物职能画像。如果我们不想配这么多人,也可以,那么我们有一些事就做不了,或者说品质降低。比如出品的东西颜值不高,微信文章的阅读量上不来,网上负面舆论无法及时处理,校内直升等自然转化率低等。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这么容易啊?那即使我能够说清楚,他能理解吗?就那么简单吗?
这引出我想说的第二点,我们将对方在人性的本质层面(积极的一面)上看,而不是从角色上看。从角色上,他是你的领导,是一个有生杀大权的人。从人性的角度,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有尊严,得到别人支持、也能给别人支持的人。每个正常人都是这样的。
有一个河南坠子(民间传统曲艺)被历史学家引用,来形容为民间艺术创作人士对富贵阶层的想象。这个坠子的内容是这样的:
《关公辞曹》里曹操唱词: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也就是说,作者理解的顶豪生活标准是:天天饺子、油条、包子、肉夹馍,还有蔬菜包子蘸蒜汁儿,小菜是香油拌萝卜丝儿,还得是嫂子亲自做的。这就是他们能想象的最好的生活了。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我们通常对别人有非常多的想象。
我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有一位同事,我觉得她非常的有才能,思维敏捷,天分很好。所以我一直支持她,鼓励她,希望她能够做更多的工作,从而进行更多的能力上的探索,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也让自己有更多的职场地位。
但是有一次我苦口婆心苦口婆心地跟她说了一堆后,她回复说:哎,你为了让我卖命,也是非常用力了。——我当时就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看着她那双漂亮的眼睛,我深感遗憾,只能在内心里面有一个祝愿,希望她真的有一天能够多认识一些“即使在当牛做马的职场上,也有人无私地希望她发展得很好”的人。
所以,我的意思是,很多时候大家对于自己的上司,都有非常多的不好的想象,总觉得别人会为了驾驭你,为了使唤人,为了邀功,对你关注不够。但事实情况有时并不是这样。因为每个人的工作范围、汇报条线、所承担压力等都不一样。职位每高一个级别,压力是指数级增长的。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上司也能从人性的层面去看,我觉得工作可能会容易很多。
结语
以我自己所接触的学校老板来说。大多数老板做教育都还是非常有理想情怀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行业的毛利都比教育高,都比办学校操心少,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教育。有些投资人本身就是受了教育的影响,才有了现在的成就的。还有一种就是,他们非常认可教育对人类和这个世界的价值。这是都是比较常见的。
再说校长,虽然很多人都是打工人,但是相当多的人都想在他任职期间将这个学校,用自己的管理风格和方法,用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实践,将这个学校打造成他自己的一个教育作品。
在这个「老板想做好教育,校长想打造好作品」的整体情境下,我们跟领导们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用你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去与他们沟通,共同奔赴同一个目标。
作者 | 马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