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真的不欢迎应届生吗?“去年秋招真难,到11月初还是零offer”;“签offer两天后,学校以排课时长不足为由拒绝让我入职。”多位去国际学校求职的高校应届生分享了遭遇。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应届毕业生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1,222万人。与此同时,江苏某中学传出“新闻”,招聘13名教师中10人为清北应届生。面对最难就业季,教师流动性大、用人机制相对宽松的国际学校能否提供岗位吸纳应届生?应届生去国际学校求职为何屡屡碰壁不受欢迎?
欧飞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的求职网站显得格外刺眼。智联、猎聘、国聘、Boss直聘……每个求职平台都承载着一丝希望和随之而来的失望。求职对话框里大部分是“已读”却再无音讯的提示,寥寥几个回复随着秋招大门的关闭,宣告他至今零offer。
面对就业困境,手握加拿大本科、QSTop50美硕学历的欧飞,发现自己的学历光芒竟黯然失色。无独有偶,许多应届留学毕业生在社交平台分享了类似的零offer遭遇——
美国藤校硕士学历,四段实习经历,零offer;
985本科,新加坡南洋理工硕士,找不到工作;
QSTop100商科硕士,无人回应简历,身边很多至今还是零offer;
一次次的参加宣讲会、投简历,忙活2个多月,只拿到3场秋招面试,但工作offer还是为0,想延毕……
零offer的背后,是竞争激烈的就业现实。据教育部统计,202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高达1222万人,就业压力空前。同时,人才供需结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管理平台北森发布的《2024企业招聘年度观察》报告显示,2023年招聘供需指数整体走低,企业对人才愈发挑剔,优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备受追捧,而普通人才面临过剩。
▲图源:软科
▲图源:北森
应届生人才供需失衡问题,得到了南方一线城市知名国际学校人事主任严老师的证实。他指出,受经济环境影响,国际学校的招生人数和班级规模均有所下降,防止生源流失成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因此,在教师招聘方面,学校更加挑剔候选人,更注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过程管理”能力,即学生管理和家校沟通能力。也就是说,如果求职者的协调沟通能力弱,即使其拥有光鲜的学历背景,仍较难获得国际学校青睐。
然而,即便已经手握工作offer,应届生仍面临入职前的不确定性。回忆起入职“被放鸽子”的经历,果茶仍感到愤懑。今年毕业回国后,她拿到了一份满意的国际学校教师岗offer。然而,开学前3周,学校HR突然通知她,因新学期课程调整,无法为她安排足够课时,原定岗位就此泡汤。但若她愿意,可转岗到教务处任行政岗。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此前的努力轻易地化为泡影。
其他求职者表示自己也遭遇同款“被鸽”,还有求职者爆料,有的国际学校在教师招聘过剩时,会采取“先入职,后解约”的策略,即在试用期内让求职者完成工作任务后,再通过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以规避法律责任。
在一些领域,“应届生”身份被视为就业市场中的“金字招牌”,享有诸多政策优惠和岗位倾斜。而在国际教育行业,“应届生”身份等同于没经验,成了一种羁绊。
当前,国际学校面临不同程度的师资短缺,或因学科教师供需失衡而出现理科教师短缺;或因教师离职率过高造成岗位频繁空缺。即便如此,其对应届生的接纳度仍十分有限。
据国际学校协会(CIS)调查,超80%的受访国际学校认为,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保障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国际学校为提高竞争力,更倾向于招聘那些拥有成熟教学经验的教师。而应届生因缺乏实践经验,在入职初期较难满足学校对于快速取得教学成绩的期望,因此备受冷落。同时,为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学校不会轻易选择稳定性有待观察,且缺乏职场磨合经验的应届生。
此外,应届毕业生还面临着特定学科知识和国际课程认证资质的难题。LinkedIn的人才洞察显示,具备特定学科知识和拥有国际课程认证(如IB,AP等)的教师更具竞争力。然而,这些资质的认证周期较长,从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实践及考核,到获得正式执教资质平均至少需要8个月,这对应届生而言并不友好。
严老师认为,应届生群体内部存在显著差异,有人学习能力和实操能力出众,而有的则缺乏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因此,忽略个体差异性、能力和潜力而盲目地将所有应届毕业生标签化处理是不恰当的。
“人才招聘的意义正是在于识别差异,从看似相似的简历中筛选出真正合适的人”严老师说道。国际学校通过细致的考察与评估,发现那些具备潜力和适应力的应届毕业生,才能避免因刻板印象而错失优秀人才。正因如此,尽管挑战重重,仍有“伯乐”愿意赏识并给予应届毕业生机会,让他们在国际学校中找到自己的舞台。
1.国际学校偏爱什么样的应届生?
Vicky是少数毕业即就业,无缝衔接到国际学校任职的应届毕业生之一。她认为,成功获得国际学校Offer的关键在于设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并积累实战的教学经验,如在校期间的实践经历和项目经历就是就业的加分项,特别是那些涉及中国或海外的教学实践,这可填补应届生的身份短板。
从长远来看,严老师建议应届生应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授课水平及班级管理能力,在实践中思考“如何处理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问题”,以此构建核心竞争力。
对于求职面试,严老师强调,学校面试流程主要由笔试、试讲和问答构成。求职者应深入研究 SAT、托福、雅思、IB、AP 和 A-level等国际教育主流考试的题型,掌握常考点和重难点,并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从而确保在面试中展现出色的专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严老师所在学校对求职者不设应届身份限制,因此,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岗位需求由应届生填补。其中,连续应聘两年的王同学令严老师印象深刻。该同学毕业于某一线城市双非本科英语专业,虽有专四与雅思7分,但硬性条件仍较薄弱。首次应聘,王同学因个人原因未能参加面试。在后续沟通中,出于对她职业发展的关心,严老师建议她积累更多教学经验,以增强未来求职竞争力。
一年后,王同学再次来应聘,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领导反馈其在笔试和面试中表现平平,能够明显察觉到她准备不足,诸如对相关题目缺乏充分练习,在授课技巧方面也显得较为生疏,最终,王同学与其理想的岗位失之交臂。这从反面提醒求职者不仅要抓住机会,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从而有效提高竞争力。
2.发现对应届生友好的国际学校及岗位
在国际学校的招聘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对应届毕业生友好的国际学校,比如新建校和正在节约成本的非头部国际学校。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求职者需提高警惕,从长远的职业发展出发,仔细辨别每个机会的真实价值。
对于立志加入国际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助教岗位是一条可行路径。这类岗位通常由实习生或应届毕业生担任,能够为求职者提供宝贵的教学实践经验。大多数国际学校的助教职位可在1-2年内转为正式教师,且转正机会较多。但不足在于由助教转正的教师其薪资可能略低于直接通过社招入职的教师。
此外,在国际教育的培训机构做培训老师或民办普高做外语教师,也可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未来“曲线救国”应聘国际学校的教学岗。
3.“曲线救国”可行,但有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际学校的一些行政岗位对应届生较为友好,但对于将教学作为职业目标的人来说,这并非最佳选择。严老师强调,教学岗位极其重视实际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一旦进入非教学岗,回归教学领域的难度会显著增加。
Yara的经历便是明证——他是外语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应聘某国际学校的IB语文教师,但因岗位较少便选择“曲线救国”先入职该国际学校的市场部,希望日后转回教学岗。但一晃多年过去,Yara已经成了这所学校市场部的骨干,彻底换了赛道。
对此,严老师指出,每份工作都是自身能力提升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对于有意从事教学工作的求职者,应该选择那些能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作。非教学岗位虽然提供了进入国际学校的机会,但难以有效增强个人专业素养。因此,“曲线救国”路线需慎重考虑。
互动
你如何看待教师求职,你在求职中遇到哪些奇闻异事?欢迎到留言区分享。
*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作者 | 天悦
图源 | Pexels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https://mp.weixin.qq.com/s/CmoKzdL4vncQGZA7umslog
2.北森发布《2024企业招聘年度观察》,招聘迎来AI 2.0时代
https://mp.weixin.qq.com/s/Ae7Z9LUqZhcTJz1O6uv_xA
3.软科《“应届生身份”限制,取消!》
https://mp.weixin.qq.com/s/N8G2TP4SE3mPjcchGs9m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