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新学期,国际学校招生宣传最怕“自嗨独角戏”吓退家
来源:顶思公众号 | 作者:马晓瑜 | 发布时间: 2025-02-12 | 216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学期开学倒计时,国际学校招生宣传大战箭在弦上。学校的宣传文章和视频让家长应接不暇,做好是惊喜,反之很可能是惊吓。前段时间,某国际学校有一篇推文令我非常欣赏,我觉得这样的故事对学校招生“价值百万”。为何这样说?我们该如何打造正面案例,不成为“反面教材”?国际学校招生宣传文章怎样才算“及格”?


01 从国际学校上“蓝翔”学厨师,为何是“成功案例”?


我之所以欣赏这篇文章,其大致内容是,作为一所定位高端的国际学校,一个创校学生在高中毕业生后,选择升入一所浙江本地大专(职业学校)学习厨师专业,因为他在高中3年发现了自己心中热爱,那就是成为“米其林大厨”。于是,他果断选择在自己最精力充沛的时候,在这条路上起步。为此,他还开始刻苦恶补高中时代一直很不喜欢的英文,因为,米其林大厨是国际化水平的,自己将来还要去国际舞台学习以及绽放,不会英文怎么能行?


这篇文章的珍贵在于,它点名了教育的迷人本质:帮助、鼓励、激发每个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人生热忱所在。说它价值百万不夸张,因为其阅读量1.4万+,而出品这所文章的学校在校生数量只有1000+人,因此文章可谓火“出圈”了,也意味着它吸引了诸多并不是现有家长的“人从众”,它为学校带来了非常多的流量,这些流量就是“打造学校良好声誉”之大厦的砖瓦。


想一下,如果想让1.4万+个目标人群知道我们学校是个好学校,这需要多少钱广告投放?另外,文章的流量会带来入学咨询,假如是50个入学咨询,大家都知道,根据“生均获客成本”,50个精准咨询线索,我们通常需要付给广告平台或合作渠道多少钱?这个数字根据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是十几万乃至几十万是需要的。


02 国际学校招生宣传文章怎样才算“及格”?


让人听了开心的话;让人听了有用的话;让人听了你能赚到对方钱的话——这些是不是说得很好?但是,不容易做到,单独做到一个有可能,比如,谈恋爱时候,可以说让对方开心的话;在被人寻求你建议的时候,你给予帮助,说一些干货;在商业场合,精准地推销自己的产品,说能够让对方买单。


然而,你想过吗?学校为了招生宣传写文章,是公开地对公众说话,而且说的内容是以上功能的三种合一,让人听了开心、有用、有商业价值,即你谈的内容既行文漂亮,又言之有物,还能带来客户咨询或美誉。这何其难也!


因此,学校招生宣传的推文,在本质上,是商业推广。它不应当是矫情肉麻,自说自话或废话连篇的自嗨,因为说到底,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的对外传播实现的是:让别人付费或者觉得我们好/获得美誉。希望大家把这句话牢记。


因此,学校的传播应当以“占领用户心智”为高阶目标。简单来说,学校出品的文章要能够“动人”“打动人”。请大家把这个关键词也牢记。


03 作为招生选产,什么样的学校故事才能打动家长?


比如,我在开头提到的文章案例,一个十几岁的学生,在一所很贵的国际学校高中毕业后,决定去“蓝翔”学厨师。这个故事,因为与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上“君子远庖厨”(孟子语)具有反差,因此它有一定的天然戏剧性。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真实的学生成长故事,是一个“人”寻找“自我发展之路”的非凡历程。这个过程中,学校起到了助燃剂的作用。


这本身是非常动人的。因为,青少年时期的迷茫、探寻自我、最终立志,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命过程,是每一个读者,无论年收入多少,性别年纪和社会职位如何,都具备的共同经历。所以它非常动人,具有生命力。


一言以蔽之,打动人的内容,需要跟教育有关,跟人有关,跟人的发展有关。而且真实地相关。


再具体一些,在写之前,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比如,这篇文章是打算写教师对学生或事业的热爱?还是写学校课程,多么地创新和前沿?还是写竞赛,我们是如何选择和培养拔尖学生的?或是升学,我们的升学指导如何帮助一个孩子找到自己的专业和人生方向?


因此,写之前就要确定文章的主旨,主旨里面的骨架和肌肉是什么。以常见的学校写学生竞赛获奖为例,如何动人?


比如,学生为何喜欢比赛,难道不紧张吗?为何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家里人的影响还是自己的热爱?这个学科,跟学生或人类的未来有什么关联?比赛前紧张吗?有没有放松情绪的独门秘籍?竞赛是一种什么感觉?获奖/落败是什么感觉?如果可以,想对未获奖的朋友说什么?竞争和合作,分别意味着什么,哪个对你更重要,为何?假如自己在10年后,想对参加比赛的今日之自己说什么?等等,这些有关人的真实细节,也许只需要写两三点,我相信一定可以打动受众。


04 不要一厢情愿自嗨,要有清晰的传播目标


如果一个文章没有清晰的传播目标指向,比如,为了体现学校学术水平,学生就读体验,升学实力等,如果没有确定的某个目的,这个文章就别写。这是我再也真诚不过的建议。为何?


现在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想一下,你在路边或者商场匆匆走过,突然被人拉着聊天或者硬推销,你有多厌烦?记住这种感觉。因为你发的那些不疼不痒的文章,给人的就是给人这种感觉。总而言之,不要浪费你目标受众家长和潜在家长的宝贵注意力。


这里必须提一下,有很多学校什么都写,什么都发。觉得什么事都重要,都值得对外说,不然就感觉自己错过一个亿。其实,没有必要。你只要写有固定的传播目的和方向,骨架清晰,言语流畅,真实动人的东西就可以。什么是反例?比如,学校开放日回顾这种,多数情况下都是没必要发出的,除非有非常动人的东西,否则就是可发可不发的。


我自己有个标准,叫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的“影响力指数”,就是0.8,1.5,2这3个数字。如果你学校文章的阅读量是在校生人数的80%,那么它质量还不错的。因为这意味着每个家庭的都有一个人阅读了它。如果是在校生的1.5倍,那么,你们的传播做得非常不错,不要谦虚了。如果文章的阅读量能够实现是在校生数量的2倍或者以上,那么你的团队非常出色,因为这意味着每个家庭都有2个人看了你们的文章,或者文章在社会层面受到了阅读和欢迎。所以我开头说的那个2万+个阅读的文章,背后的团队堪称卓越。


05 分享国际学校“过来人”的经验和方法


假如我们写文章像做菜,我们不是临时去想“要做什么菜”,或者去菜市场转转,看看能烧个什么菜。这至少不是我的风格。我的建议是,去菜市场之前,我们已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菜了,比如,我们今天晚餐主菜是糯米蒸排骨,那么,我们就是根据它所需要的食材去购买和准备。我们需要准备排骨,糯米,大蒜,淀粉,生抽老抽等,那么,我们采访的过程,只是去获取糯米,大蒜,排骨的过程。我们采访,不是去获取菜谱,而是已经有了菜谱,去获取食材、掌握分量、初步加工。这样就会非常自如,笃定,一切尽在掌握,也能将菜做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否则非常被动,有可能会浪费时间,或者结果让人沮丧。


再来一个更进一步的案例拆解。比如我们写学校的教师们,步骤大概可以这样:


1. 都采访谁,原因是什么?比如,外籍艺术老师能够体现我们学校“高端”;英文老师背景闪耀,体现我们双语教学品质高;数学教师擅长竞赛,体现我们学校尖子云集,教学质量不凡,等等。


2. 他们的学科画像是什么?比如,物理老师说STEM;语文老师谈人格养成;体育老师表达全人教育等等。


3. 将教师本人的素质和学科画像结合。比如物理老师自己就是清北毕业,擅长比赛;科学老师自己是一个小发明专利持有者,也很会带学生等等。


4.为整个教师团队的采写,设置一个主线/主旨/关键词。比如可以是“擅长提分”“尽心耐心”“年轻和热情”,即所有教师都体现这个方面,都在这个关键词层面讲故事。这样可以增加叙事的完整性,受众接受起来也很轻松。


结语


学校传播文章要做到功能三合一(言之有物,视觉漂亮,吸引咨询或获取美誉)之外,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教育理解。在我刚入行的时候,一位资深校长说,想当教师的人,首先第一条要有教育理想。我现在觉得为学校做品牌推广和写文章也是这样,你得先理解教育,知道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很多学校出来的东西让人感觉一般,问题就出在这里。


所以,我的想法是,各位校长们,请尽量允许你团队的人可以去听课;去参与教师评卷、集中备课;去阅读学生的成长日记;有时间去阅读教育书籍并且吸收精髓等等,允许他们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和感受教育是怎么一回事。这样自然是“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出动人的东西、出品好文章、为学校的获客和品牌形象提升作出积极贡献,将更加成为可能。


作者 | 马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