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日起,中国学生无限期待的美本“加州系”陆续放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已经向中国学生发出超1400份offer,这也拉开了美本热门校录取“终极决战”的序幕。而本轮放榜却出现了不少戏剧性变化。比如,很多家长叫苦连天,“被保底校拒了!”还有家长喜出望外,“低分上岸梦校”。欢喜哀愁背后,2025fall申请季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新趋势?哪些力量正在影响结果?
01 美本录取三大变化背后,大学都不愿意当“保底校”
上周末,媲美“藤校”的加州理工放榜,中国大陆学生录取数首次突破个位数,较去年翻番。增长数人 ,但整体录取依然“高冷”。而另一边广受中国学生关注的“加州系”也在3月拉开录取的序幕。其中,在美国2025USNews排名28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SD)已向中国学生发出超1400份offer。根据USD公布的往年录取数据,中国是最大海外生源国。竞争激烈度不断飙升。
美本申请系统Common App(以下简称CA)公布了2025fall申请数据,截至2025年1月1日,在2024-2025申请季共有1,228,016名学生(较上一年度同期增长5%)通过Common App递交了6,716,246份新生申请材料,同比增长7%。在今年数据中,美国本土申请者达1,104,203人,增长率5%。国际申请人数为123,813人,同比上涨1%。其中,中国学生在国际申请者中人数最多,共有16,530人提交了申请,同比增长了6%,占国际申请总人数的13.4%,稳居榜首。这是中国学生申请人数在连续三年下跌后的首次回弹。
▲图源:CA官网
纵观2025fall申请季,海嘉学校校区大学升学指导总监、天津海嘉学校校长张航天发现,本轮申请季出现三大新变化——全美top25-40的大学录取率“成谜”;低分高录,高分低录;甚至“保底校”比冲高校更难定位。
张航天说,美国top25-40区间的大学是中国学生美本方向选校最集中的梯队。这一梯队的学校录取情况相对复杂。从整体来看,top25~40区间的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总量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幅波动。这一梯队的学校通常本科生招生配额较为固定,国际生招生规模也较为稳定,不会出现显著的增减。因此,从目前录取人数上看,变化不明显。然而,个别大学由于整体申请人数增长,录取率自然出现了下降。但这种下降并非普遍现象,而是因校而异。例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和佛罗里达大学,近年来录取率均下降,这与该校的招生策略或对国际学生的需求有关。但整体排名25~40区间的学校对中国学生的录取并未出现大幅减少。
但仍有家长唏嘘,自家孩子“高标化”但申请遭遇“滑铁卢”,而有的学生却成为“黑马”。标化成绩是每年申请都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根据CA发布的数据,今年,多所美国大学相继发布了针对2025年秋季入学本科新生的招生新政策,明确要求申请者必须提交标准化成绩。截至今年1月,近一半的申请者提交了标化考试成绩,同比增加10%,提交标化成绩的人数还在攀升。大家似乎形成共识,提交具有竞争力的标化成绩对申请有加持作用。而实际上,标化成绩这个变量的影响力正逐渐变得不稳定。近年来,出现了“低分高录,高分低录”现象。
张航天认为,一方面,部分标化考试成绩在亚太地区甚至欧洲地区的诚信度和含金量在下降。个别考生选择大范围跨区域考试,考试区域与长期生活及学习的区域不匹配,不排除大学对考生标化成绩持保留态度。这种现象在top25~40的大学中尤为明显。这些学校在招生时更注重申请者的整体背景,而不仅是标化成绩。因此,许多top25-40的大学更倾向于从自己的“Feeder Schools”(输送生源较多的学校)录取学生。这些学校的学生在大学入校后表现优异,受到目标高校青睐。这些学校通常是国内的“一梯队”公立学校国际部、国际双语学校等。学校声誉可以弥补标化成绩不足。换句话说,家长和学生往往过于关注标化成绩,而忽视学校本身与目标大学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与目标大学的匹配度是决定录取的关键因素之一。
张航天强调,理论上,目标在25-40区间的学生,申请原则是“匹配”。许多top25~40的大学,非常看重学生是否将该校作为第一顺位或前三顺位的选择,而并不希望被定义为“保底校”。大学希望发放的Offer吸引学生最终入学,因此会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过与该校相关的活动,如夏校、科研或其他能体现对该校兴趣的活动。
然而,许多中国学生在申请时往往“冲高慕强”,希望进入排名更高的学校,而忽视与目标学校的匹配度。比如,很多学生ED、EA阶段“冲藤校和前20”,即使知道胜算几率微乎其微,这浪费了他们被实际匹配校提前锁定的机会。还有的学生会优先选择哈佛、耶鲁大学的夏校项目,即使他们知道自己最终进入这些学校渺茫。这种行为导致学生在申请材料中未能充分体现对匹配梯队目标学校的兴趣,从而影响录取结果。
另外,“保底校”难录在今年同样引发关注。“冲藤学生最喜欢的两个保底校,一个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一个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冲30的学生最喜欢的保底校有,俄亥俄州立大学、威斯康辛麦迪逊分校、普渡大学等,但谁愿意被当成‘保底校’?”张航天指出,“保底”策略使得这些学校在招生时更加谨慎,避免发放过多Offer,而学生最终选择排名更高的学校。因此,大学更倾向于录取那些标化成绩虽不高,但对学校有强烈兴趣的学生,从而提高入学率。
02 退一步海阔天空?加、英、澳“顶流”慷慨发offer
相对于美本发offer越来越谨慎,加拿大、英国、澳洲等知名高校发offer却依旧慷慨,部分学生几乎“人手一个多伦多大学、UBC,悉尼大学、王爱曼华”。张航天注意到,这几个国别海量发offer背后的“玄机”主要在于,加拿大申请相对聚焦Top3大学,比如多伦多大学的圣乔治校区。学校需要国际生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教育发展,因此,加拿大学校录取“offer能发就发”。而英国方面,大学分为两类院校,QS前100的英国大学和QS100以后的大学。排名靠后的大学和相对冷门专业,比如哲学、教育学等,发offer比较慷慨。另外,英国罗素集团的大学能提供的本科国际生席位本身就比美国“常青藤”多很多,因此不能单从offer数量多少衡量英美申请难易。澳洲的情况类似。
面对越来越焦灼的申请形势,不少家长疑惑,“美本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可以选择,是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张航天认为解答这个问题,有三个考虑因素——
▶ 第一,对求职机会和就业市场的判断。所选专业的就业机会、薪酬水平等是否在美国有明显优势。比如,金融专业不选美国,也可以选香港,因为金融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而如果学习信息技术专业,放弃美国选择其他国家或地区,就要仔细掂量。
▶ 第二,对博雅通识教育的需求。只有美国大学提供标准的博雅教育,同时提供相对弹性灵活的大学入读制度,相对自由的转学、多专业同修与弹性毕业时间。如果申请人高度认可通识教育或大学入学之前对专业并不确定,那么美国留学是有明显优势的,所以“退一步”的选择就少了。
▶第三,对教育性价比的衡量。随着全球大学学费上涨,在美国完成本科教育至少需要80-100万的资金投入,家庭是否能轻松负担这样的学习成本,直接决定了要不要退一步。
03 面对不确定的申请新趋势,如何应变?
除了这些显著的申请变化,今年美本录取还出现了不少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张航天发现,今年许多家庭在申请过程中更加理性地考虑教育投资回报率。世界排名较高的综合性大学且学费和生活成本相对具有性价比的学校,越来越受青睐。
另外,“夏校绑定”或将成为新趋势。今年,芝加哥大学推出新策略——ED0(Early Decision 0)。从2024-25申请季起,芝大为参加过暑期预科课程的学生增设特殊申请批次,与EA、ED及RD批次并行。虽然该政策仅限于该校,但张航天认为这一策略确实让更多学生开始重视夏校的作用。
而从专业上看,STEM相关专业和商科(CM)大类别仍然是申请中最热门的专业方向,过去十年间这一趋势未曾改变,目前依然非常普遍。而如何帮助学生匹配合适的专业,更加彰显升学指导的功底和作用。同时,今年大量美本申请学生在申请过程中使用AI工具获得个性化支持。这将如何影响升学指导过程、影响文书写作,是AI时代升导面临的新课题。
作者丨Zoey
运营丨Andy
正值2025升学季“offer终极决战”,3月21-23日,顶思主办的ISCS2025第十届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峰会上,中外升学指导专家,国际教育行业精英将汇聚深圳,带你一起聚焦升学新趋势,寻找新方案!
关注【顶思】公号,回复【ISCS2025】获取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