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MEDIA 
顶思传播
offer喜报光鲜背后,国际学校“不良机构化”恶果正在重伤谁?
来源: | 作者:Lyra | 发布时间: 2025-04-10 | 52 次浏览 | 分享到:

美本放榜落幕后的这段时间,各地国际学校offer喜报无疑为学校增添了新光环:“牛剑藤收割机”、“美本大赢家”,“100%斩获世界前100学校,60%申请到美国前50”......类似话语不仅是新一轮升学战绩,更为“春季招生大战”贴上“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内卷和教育焦虑蔓延到留学领域,校外留学机构作为美本申请生态链上重要一环,“保分、保录、保奖”等丑闻屡见不鲜。在“唯名校论”“唯排名论”影响下,一些国际学校也向机构“看齐”,甚至逐渐“机构化”。

01 一封信引发的争论,被扯下“遮羞布”

近日,南方某知名公立国际部给家长发送了一封内部信,在业内引发震动,有留学业内人士认为是“扯下了国际教育的遮羞布”。该信件对行业乱象进行抨击,指出,部分机构将教育简化为升学竞赛,以榜单排名为唯一目标,催生出种种背离教育本质的乱象——不断制造焦虑收割家长,随时可改GPA,极高收费下的“保分”“保录取”形成一整套作弊造假链条,让已获ED绑定录取的学生继续在RD常规申请轮刷offer,校内经常见不到的“影子学生”却成了升学榜上最耀眼的明星......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一个根本问题:当教育被异化为纯粹的升学工具,当人才培养被简化为标准化流水线作业,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国际教育的公信力,更是孩子们本该获得的成长可能性。


事实上,信中提到的机构系列“造假”操作在留学市场由来已久,频繁被各路媒体报道。这些造假手段已成了“公开的秘密”。某留学自媒体曾撰文揭秘“保录取的造假圈套”,文章提到,留学机构在宣传“保录”案例时,通常会制造巨大“反差感”。比如“成绩平平的学生被哈佛录取”“这么普通的学生竟然拿到耶鲁offer”。这些宣传背后意在告诉家长和学生,“无论申请人条件多差,经过机构之手,都能叩开名校大门”。这些机构往往宣称有强大“关系网”,轻松拿到重要人物推荐信,甚至能够与“校长、校董、招办”等对录取有决定权的人里应外合。

“造假之风”在留学圈蔓延开来,逐渐波及到一些学校。哈斯教育创始人、知名留学指导专家曹强指出,如今,辽宁、上海、广东等地出现了“学校机构化”的情况。学校正在向机构看齐,甚至与不良机构联手实现“语培保分、竞赛保奖、留学保录”等。但不同于校外机构的商业主导属性,学校是以教育为核心,兼具知识传授、人格塑造、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场所。学校若抛弃主要的功能价值,对学生、社会以及学校自身,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将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02 “造假”如“回旋镖”,国际教育意义亟待重树

今年,美本申请出现很多“戏剧化”的新闻事件。例如“华东某校买顶尖学生充门面”“东北某校学生保录名校成为‘黑马’”。这些暗箱操作将成为一记“回旋镖”狠狠反弹伤及自身。

北京汇学教育创始人、国际教育升学专家严俊博士曾指出,“留学造假”事件高发对学生个人和其所在学校的伤害巨大。诚信是英美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一旦违背了这一原则,该学生未来想进入海外名校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对所在学校的伤害也显而易见,海外名校可能不会再录取该校的学生。

对中国所有申请国外大学的学生来说,涉及造假的行为造成的伤害同样巨大。近几年,保分机构、泄题事件、雅思托福考试作弊等现象都在逐渐摧毁信任体系,导致国外大学对中国学生申请材料的信任度降低。比如,对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的信任度下降,这不仅影响个人,甚至可能导致国外大学直接选择招收或增加录取美国高中或海外高中的学生,而忽视中国大陆地区的申请者。


申请造假在近几年变得越发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群体对大学排名的过度预期和焦虑,带来大家急功近利的心态。有需求就有市场,家长的心态催生了行业乱象。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提供保分或保录取等服务,一些机构甚至难以生存,也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另外,加之自媒体的影响,许多家长在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下,认为自己对教育有足够的了解,于是开始自行做出选择,最后逐渐走入误区。


而前文中南方某校国际部的一封内部信,不仅对校外不良机构的斥责,也是在呼唤家长觉醒,同样也是对学校自身的警示,信中这样写道——

“国际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赋予学生更广阔的全球视野、更多元的人生选择,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的机会。如果仍然把国际教育当作一场以大学录取为终点的竞赛,只考虑硬核大学的录取标准,是否又让国际教育踏上了以应试和升学来决定人生的路径?

大学录取只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真正的留学成功,不应止步于收到哪所大学的offer,而在于学生是否准备好迎接大学严谨的学术要求,是否懂得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是否具备规划人生的能力。未来的社会和职场充满变数,需要能力、机遇和韧性的共同作用。国际教育体系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开放性——永远为有准备、有志向的人提供机会。

出国留学本就意味着更多的选择,更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如果再次陷入内卷的怪圈,是否就彻底失去了留学的意义?”


作者 | Lyra

运营 | 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