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雪
编 | JACK
经过十年探索,光华教育集团已成为集教育行业投资、教育产品研发、教育培训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教育集团。光华以国际教育为核心,拥有剑桥国际中心、AP教育中心、义务教育阶段双语学校、语言培训中心、留学咨询服务机构等多个发展平台。
光华相信,教育本身不应成为逐利的载体,而是应该潜心回归对人的培养。越是在行业激烈变革之时,越要沉下心提升教育品质,打造自身的品牌能力,重视教育理想、教学理念、人才观念等核心问题的协同统一,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和课程体系,支持教师发展,助力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不久前,在上海光华中学举行的“2018中国民办学校管理论坛”上,顶思记者专访了光华教育集团副总裁李正林先生,就国际教育集团化运营和打造一流教育品牌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沟通。
Q:2018年对教育行业非同寻常。这一年,有更多的国际学校落地,但也有政策法规的波澜。您是如何看待当下中国的国际学校市场?
A: 作为一家有志于深耕中国国际教育市场的民办企业,光华对“国际学校未来在中国的发展”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在由光华董事长鲁育宗博士主编出版的《国际学校在中国》这本书中,我们汇总了相关的研究成果,该书也得到了中国国家出版基金的支持。
针对未来中国的国际教育,我们主要概括了三点:
Q: 光华教育集团创立至今已走过十年,您认为光华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A: 光华在国际学校领域已有十年的办学历程,如果说要总结我们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对人才的尊重。
众所周知,民办国际学校是一个人员流动相对较快的产业,但在光华,我们却始终拥有一批相对稳定且专业程度高的办学队伍,在这个月初我们举办的光华十周年庆典中,我们还特地分批表彰了在光华工作超过五年和十年的员工,发现这已经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而且队伍中的大多数人都有同一个特质——即他们个人的成长始终是与光华的成长同步的,光华愿意为品质优异的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去培养他们的能力、助力他们成长。如果一定要说光华在国际学校市场中有什么独特之处,我认为你们可以从你们身边的光华人身上找到答案。
Q:您刚才提到,光华的成长离不开对人才的尊重。您能否跟我们分享,光华在校长管理团队以及教师的发展方面给予哪些支持?
A:在校长管理层面,光华奉行“专家办学”的理念,集团会给予校长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我们相信,每一位光华的校长都是行业内的精英,应该鼓励他们实践教育想法。但集团也会给出战略理念的引导,我们一直跟校长强调:
第一,校长应该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比如雷校长提出每个孩子要“做最好的自己”,也就是说,我们最看重的不是有多少学生走入牛津剑桥,而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第二,校长要有能力带领团队,做好运营管理工作,通过可操作的方式将“教育思想“落地。比如,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小班化“教学,这样老师才能有精力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再比如我们开设了无人机、3D打印等四五十个不同的社团,就是为了满足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在教师发展层面,我们首先给教师提供经费支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海内外的培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扩展全球视野。另外,我们也鼓励老师通过写书等形式“固化“自己的教学成果,帮助他们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最近,光华教育中心也在积极进行各种探索,比如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在选出组内最优质的课件后,让其他老师继续建言献计,不断打磨完善教材。这样经过反复推敲的教材最终成为光华特有的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学习,也能更好地助力老师的职业发展。
光华认为,校园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软实力。优质教师和特色课程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给教师提供支持,光华也基于标化课程之上建立自己的特色课程。例如,最近我们出版了自己的一套丛书《批判性思维》,就是希望能够补充标化课程的空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Q: 作为国内领先的国际学校教育集团,光华今年先后合并上海两所校区,并与上外贤达学院达成合作,这背后是怎样的发展理念在推动这样的变化?
A: 光华一直以“为中国更多家庭提供优质、多元的教育选择”为己任。其中,“优质”既包括办学硬件的优质,也包括在校园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优质;而“多元”则既包括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课程体系,也包括我们针对不同课程体系、不同学段学生的多元化教学与管理方式。
这些理念促使着光华不断总结自己的办学经验,思考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你刚刚提到的光华在今年的一些组织调整以及对外合作,都是我们从各个角度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要决定,考虑的问题很多,但总结起来同样也只有一句话——“为了给光华的学生不断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与成长条件”。
Q:光华教育集团不仅在华东地区颇具影响力,目前也将触角延伸至天津等更广阔的全国区域。这让我们对光华的未来充满想象。您对未来光华教育集团在国内甚至国际舞台上的战略布局有哪些展望?
A:光华教育集团最早开始于上海江浙等地,主要是考虑到华东地区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家长相对开放的教育观念。接下来,光华教育集团会在京津地区发力,希望能够更近距离地把握教育政策的脉搏,目前天津学校已在筹备过程中,未来北京也会有光华的身影。我们把第三站定在广州、深圳地区,因为这里的市场化氛围很强、充满活力,其实光华引以为傲的剑桥国际中心也正是从广深地区启航的。
当然,除了一线城市之外,光华也希望能为全国的孩子们多提供一个教育的选择。我们会关注西安、成都、重庆等“后起之秀”的动态。
在海外方面,光华会加快与英美知名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目前,我们已经与英国的圣·爱德华学校(St Edward's School)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正在策划具体实施方案,希望能够把原汁原味的英式教育带到中国,为光华学子以及教职团队提供更多海外交流学习的资源。
Q: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上海民办光华中学就是光华教育集团与上海平和学校合作的成功案例。这折射出光华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怎样的考量呢?
A: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光华非常重视“育人理念”的契合,因为我们希望培养的是有综合素养的人才,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平和双语在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与光华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我们能够合作的重要原因。
另外,我们也非常看重合作方在行业的影响力,国际学校的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平和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国际教育经验,拥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这也证明了平和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其实我们一直认为,在国际教育行业中,学校数量远不及质量更重要。光华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教育品质和一流的行业影响力。
Q: 能否请您分享下光华的集团化发展给学校及其文化带来的价值,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
A: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人只看到集团化发展在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但只有对教育有关注、有思考的人才会去思考文化在学校及教育集团发展中的作用。
我认为,光华的集团化发展给学校带来的最大价值是在教育理想、教学理念、人才观念等核心问题上的协同统一,这种统一对教育集团尤为重要。
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考虑“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譬如光华一直教导学生要成为“最好的自己”,要在未来成为中国各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
那按照我们的理解,民办教育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我们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去发掘他们的天赋,但要赋予学生自由,则势必要对我们的教学与管理队伍制定更加严格与标准化的章程与制度,譬如我们的课程研究与开发、校园设计与建设、校园文化与品牌建设等,都在我们的企业价值观指导下有集团规范。目前来看,光华集团化面临最重要的挑战是平衡好学校扩张与办学质量之间的关系,但我们认为能妥善应对这个挑战。
Q: 您对光华教育集团未来5-10年的展望是怎样?
A:我们会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为更多中国家庭提供优质、多元的教育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打造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型国际教育旗舰。
Q: 光华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创新精神作为教育宗旨,您对从光华毕业的学子有怎样的期待?在您眼中, 杰出的光华毕业生是什么样子?
A:我对光华学子的期待与光华的教育使命是一致的。光华希望每个学生能拥有正直与独立的人格,成为理想主义的守护者和正能量的传播者,在未来能够成为中国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为中国未来的强健奉献力量。光华的招生标准很严格,所以我认为进入光华就读的学生都是杰出的。当然,如果他们能够在毕业很长时间后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善良,我会更加欣慰。